——为成都黄龙溪古镇发展建言献策
听到张三爷对于醉虾的介绍,李勇的心里立即涌出一股热情。他急忙端起一杯酒说,“张三爷!我听说,醉虾做得最好的是周婆婆。但是,她现在还收徒弟吗?”
“啊!你想学啊!”张三爷站起来身来,对着李勇大声地说。
“是啊!周婆婆现在,潜心在家里带小孙子。好像,这段时间,没有出过自己的院子!”张三爷,张武川喝上一口崇阳酒认真地说。
张三爷同周婆婆对门的院子里。周婆婆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她这三个女儿早已经远嫁到北京、上海、广州去了。只留下儿子在成都双流一家国企上班。
由于,国家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许多国有企业正在改制。周婆婆儿子郭伟,目前正处于下岗状态,闲在家里学习烹饪技术。
打算把靠近黄龙溪古镇的屋子收拾出来做门面,开启“黄龙周家溪醉虾馆”供来往的游客品尝。
“张三爷!你可以带我去向周婆婆请教制作‘黄龙溪醉虾’制作方法吗?”这时,李勇也站起来拿起酒杯对张三爷说。
“行!不过,你要先喝一杯崇阳酒,我们再来谈下文!”张三爷大声地要求,勇手喝完手中这一杯酒再谈其他事情。
“没有问题!”说话,李勇就一口干下了这一杯酒。
过去,成都的人喝酒主要用能够装二两酒的玻璃杯。这一杯酒可不是闹着玩的,二两酒下去,一般人还承受不起!
好在,李勇年轻,身体素质又好,这样才勉强抵挡过了这一顿酒局。
下午两点过,李勇同张三爷踩着酒后翔云般脚步走出“黄龙周家溪醉虾馆”,来到“黄龙溪工农兵”茶铺,坐下来喝茶。
“姚哥,两杯三花哈!”李勇牵着张三爷坐下来,向站在茶铺老板喊。
茶铺里,张三爷正坐在老位置上,面前的铜壶冒着袅袅热气。另外三位村民——老周、王婶和陈叔,也已经围坐在八仙桌旁。
"快坐,快坐!"姚哥拉过一张竹椅,"今天咱们不聊别的,就说说那让咱们惦记了几十年的'周婆婆醉虾'。"
李勇刚一坐下,王婶就忍不住叹了口气:"哎哟,一说起这醉虾,我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周婆婆那手艺,真是绝了!"
张三爷端起茶碗,轻抿一口,缓缓说道:"记得第一次吃醉虾,还是我十来岁的时候。那时候,周婆婆的小摊就摆在码头边上,一张木板,两口瓦罐,简单得很。"
"可不是嘛!"老周接过话茬,"那时候咱们黄龙溪,来来往往的船工多,周婆婆的醉虾,可是船工们最爱的下酒菜。"
陈叔笑着补充:"而且周婆婆人好,看那些年轻船工辛苦,总会多给他们添几只虾。"
姚哥一边往茶碗里续水,一边说:"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周婆婆调制的那碗醉虾酒。用的是自家酿的米酒,再配上十几种香料,老远就能闻到那股子香味。"
李勇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那虾一倒进酒里,还活蹦乱跳的。过不了一会儿,就醉醺醺地不动弹了。夹一只放进嘴里,虾肉的鲜嫩,配上酒香和香料的味道,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张三爷点点头:"周婆婆常说,做醉虾,最重要的就是新鲜。每天天不亮,她就去码头等着渔船回来,挑最新鲜的虾。"
王婶擦了擦眼角:"唉,周婆婆走了这么多年,可我总觉得,她还在码头边上,守着她的醉虾摊。"
茶馆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铜壶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响着。远处,黄龙溪的流水潺潺,仿佛也在诉说着往事。
陈叔打破了沉默:"你们还记得吗?周婆婆总说,这醉虾的味道,就像人生。有醉意,有清醒;有鲜活,有沉静。"
"这话不假。"张三爷放下茶碗,"这些年,黄龙溪变了不少,游客多了,新店铺也多了。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姚哥望着茶铺外的街道,说:"是啊,现在街上也有卖醉虾的,但总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李勇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照片里,周婆婆站在醉虾摊前,笑容和蔼,摊前围满了人。
李勇轻声说,"那时候我要离开黄龙溪去城里打工,特意去跟她道别。她还送了我一碗醉虾,说让我想家的时候,就想想这味道。"
王婶凑近看了看照片,眼眶红了:"周婆婆回家带孙子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的醉虾。她说,这手艺要是失传了,就对不起那些爱吃醉虾的老主顾。"
老周叹了口气:"这些年,我们也试着做过醉虾,可怎么都做不出周婆婆的味道。"
张三爷若有所思地说:"也许,这味道里,不只是食材和调料,还有周婆婆的心意,还有咱们黄龙溪的烟火气。"
姚哥突然一拍桌子:"要不,咱们再试试?把周婆婆的手艺找回来!"
大家都愣住了,随即眼中都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可我们连周婆婆的配方都不知道。"陈叔有些犹豫。
"这不难。"张三爷说,"这些年,咱们没少吃周婆婆的醉虾,味道都记在心里了。咱们就凭着记忆,一点点试。"
"对!"李勇也来了精神,"就算做不出一模一样的味道,也能让现在的年轻人尝尝,咱们黄龙溪当年的美味。"
说干就干,晚上,几个人就聚在了老周家的厨房里。
"周婆婆的米酒,是用糯米和酒曲酿成的,甜中带酸。"张三爷一边说着,一边往蒸好的糯米里撒酒曲。
姚哥则负责挑选香料:"八角、桂皮、香叶、花椒...还有最重要的,是周婆婆自己晒的干辣椒。"
王婶和陈叔去码头买虾。"一定要挑活蹦乱跳的!"王婶叮嘱卖虾的小贩。
老周则在一旁回忆:"周婆婆调醉虾酒的时候,还要加一勺蜂蜜,提鲜。"
当第一碗醉虾做好时,几个人都屏住了呼吸。李勇颤抖着夹起一只虾,放进嘴里。
"怎么样?"大家齐声问道。
李勇闭上眼睛,细细品味,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有点像,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张三爷也尝了一口,皱着眉头说:"米酒的味道不够醇厚,香料的比例也不对。"
当新的一碗醉虾端上桌时,王婶尝了一口,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就是这个味道!和周婆婆做的一模一样!"
大家纷纷品尝,脸上都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走!"姚哥端起碗,"咱们去'黄龙溪工农兵'茶铺,让老街坊们都尝尝!"
茶铺里,老街坊们又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久违的醉虾。
"真的是这个味道!"
"一下子就回到了小时候!"
夕阳的余晖洒在茶铺里,给每个人的脸上都镀上了一层金色。远处,黄龙溪的水面波光粼粼,就像无数闪烁的星星。(周玉军 林春)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