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成都黄龙溪古镇发展建言献策
汪卫国笑了笑:“靠的是大家对老茶馆的感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当时,一些老顾客自发地组织起来,帮忙宣传茶铺,还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我们也对茶铺进行了一些创新,比如增加了一些特色茶点,举办茶文化讲座等,慢慢地,茶铺的生意又好起来了。”
李勇和邱伟不禁对汪卫国和那些老顾客肃然起敬。他们意识到,这家小小的茶铺,不仅仅是一个喝茶的地方,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和情感。
说话间,汪卫国的手机想起。接完电话后,他对李勇和邱伟说,“我刚接到成立‘琴江茶铺’要五十斤三花的电话。我马上要制作花茶!”
"汪老板,都说花茶制作讲究'窨'字诀,究竟是怎么个窨法?"李勇伸手轻抚茶筛,竹纹在掌心留下细密的触感,也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时机。
汪卫国从樟木箱底取出一摞泛黄的线装书,纸张脆得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碎裂:"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茶经补遗》,里面记载着宋代'三窨一提'的古法。不过咱们汪家茶铺的窨花,另有门道。"他翻开书页,泛黄的宣纸上墨迹晕染,"你们看,这里写着'以露养香,以火定韵',这八字便是花茶的灵魂。"
邱伟小心翼翼地捧起茉莉花瓣,清冽花香顿时萦绕指尖:"用露水养香?难道每天都要采晨露?"
"正是如此。"汪卫国起身推开雕花木窗,远处锦江泛着粼粼波光,"子时露重时,我便带着竹匾去江边采露。这露水要取江心未被污染的,盛在粗陶瓮里,清晨再用它浸润茶叶。"他指着墙角半人高的陶瓮,瓮口还结着一圈白霜,"茶叶吸饱了露水,才能更好地吸附花香。"
李勇拿起一片茉莉,花瓣在指间轻轻颤动:"那什么时候开始窨花呢?"
"讲究可多了。"汪卫国取出竹制茶则,将碧潭飘雪茶叶缓缓倒入白瓷碗,"要选晴日午后,茉莉花初绽时。你们仔细看——"他拈起一朵茉莉花,"花瓣微卷如婴儿指尖,香气最是清冽。太早采摘,香未聚;太晚采摘,香已散。"
邱伟凑近观察,发现茉莉花苞尖端泛着若有若无的紫色:"原来采花时间这么关键!那茶叶和花的比例呢?"
"一斤茶叶配三斤鲜花。"汪卫国说着开始称量茶叶,竹制天平发出细微的吱呀声,"这是祖辈传下的黄金比例。先将茶叶烘至七分干,待其温热时与鲜花层层叠放。"他示范着将茶叶铺在竹匾底层,再均匀撒上茉莉花瓣,"第一层要薄,让茶叶能畅快呼吸。"
李勇帮忙将第二层茶叶铺好,指尖触到温热的茶芽:"为什么要在茶叶温热时窨花?"
"问得好!"汪卫国眼中闪过赞许,"茶叶遇热会微微张开气孔,就像人张开毛孔吸收养分。这时候将鲜花覆盖其上,茶香花香才能完美交融。"他指着墙角的炭盆,"你们看,我用的是荔枝炭,文火慢烘,让温度保持在38度左右。温度高了,花香会焦;温度低了,香气渗不进去。"
邱伟望着渐渐升腾的热气,突然想起什么:"汪老板,那茉莉花放进去后,要多久才能取出?"
"这要看天气。"汪卫国从袖中掏出个黄铜怀表,表盘上镌刻着"汪记茶行"的字样,"晴天八小时,阴天十小时。时间一到,立刻将花筛出,不然花会反吸茶香。"他取出个细竹筛,示范着将茶叶与茉莉花分离,"你们听——"
筛动时,茶叶与竹篾碰撞发出沙沙声响,混着茉莉的清甜,仿佛一首独特的乐曲。李勇若有所思:"这声音,是不是也能判断花茶的好坏?"
"老茶客能听出门道。"汪卫国将筛出的茶叶重新焙火,火苗舔舐着陶制焙笼,"好的花茶,筛动时声音清脆利落,说明茶叶吸附均匀。若声音沉闷,便是窨制不到位。"
暮色渐浓,茶铺里亮起油灯。昏黄的光晕下,三人轮流照看焙笼。邱伟忽然发现茶叶表面泛着一层细密的白毫:"汪老板,这些白毫是...?"
"这是'霜华'。"汪卫国用竹夹翻动茶叶,白毫在火光中微微闪烁,"优质花茶才会出现的标志。说明茶叶充分吸收了花香,又在焙火过程中析出精华。"他舀起一瓢江水泼在炭盆边缘,水汽蒸腾间,茶香与茉莉香愈发浓郁。
李勇看着墙上的老照片,照片里的茶工们正在进行窨花工序:"汪老板,现在很多花茶都用机器制作,咱们还坚持古法,值得吗?"
汪卫国停下手中动作,目光落在茶案上的青瓷茶宠上:"机器制花,快是快,但总少了份灵气。"他轻抚茶宠上的莲花纹,"你们闻这茶香——"他突然掀开焙笼,馥郁香气扑面而来,"古法窨制的花茶,香得有层次,有温度,有故事。"
邱伟深吸一口气:"真的!前调是茉莉的清甜,中调带着茶叶的甘醇,尾调又有一丝炭火的焦香,像在舌尖上跳舞!"
"这就是'三香合一'。"汪卫国将焙好的花茶装入锡罐,"茉莉香、茶香、火香,缺一不可。"他指着罐口的蜡封,"每罐茶封蜡前,我都会放一小撮新鲜茉莉,让茶香持续焕发。"
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已是子时。汪卫国提着竹匾准备去江边采露,回头笑道:"明日清晨,带你们看'提花'工序。那是花茶制作的点睛之笔。"
月光洒在锦江水面,泛起粼粼银光。李勇和邱伟走在回客栈的路上,衣袂间还萦绕着茉莉花茶的香气。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制茶体验,更是一场穿越千年的茶香对话,每一片茶叶、每一朵茉莉,都承载着匠人的执着与岁月的沉淀。(周玉军 林春)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