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酒瘾
民国时代,神州大地纷繁喧嚣,难觅一方"静土"。
各地军阀争权独利,动辄枪炮相向,大打出手……地方权力在实力的比拼下,"城头变幻大王旗",通常成了一道道风景。
而此刻,正偏安于灌县柳街乡下一隅的"周家柳园",在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平静后,也引来了路人的关注和不速之客的到来。
其实,就生活而言,外公全家人并没有感到与往常有什么不同,这小日子一天天还是这样,重复着,重复着……一点也没有新鲜感!
外公照例给我母亲几姊妹规定了休息时间和玩耍的时间后,就要教她们学习诗文,还有四书五经方面的一些知识。
他老人家一边摇头晃脑地诵读着诗歌,一边时不时的端起一小杯崇阳酒,呷了一口又一口,感觉十分惬意!十分幸福!十分满足!
我母亲几姊妹一边跟他念着诗歌,一边私下交头接耳,悄悄说,看"酒疯子"又在喝酒了!
其实,像我外公这样对子女的教育,就是当时民国乡村"耕读人家"的一个缩影。
话说1933年(民国22年)夏日的一天,在乡公所(乡政府)公干的"幺姑爷",陪县商会的四老爷等亲戚,大概有一两桌人,来到"周家柳园"外公家串门……毕竟是本家亲戚,自然要打打麻将,喝喝酒,搓两顿,热闹热闹。
外公也算家族里的知识分子,内心比较清高,平常很少愿意主动邀请族人到家里来吆五喝六的。
只是他的这些堂哥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等带开玩笑的口吻说,要到"周家柳园"来躲荫凉,耍一下,搓一顿,他也就不好拒绝人家……于是让我外婆找几个人帮忙张罗一番,让亲戚们把酒,就是要把崇阳酒喝好!茶饮好!烟抽好!龙门阵摆好!饭吃好!(其中特别强调要把回锅肉炒好!),如此这般,也就对付过去了,哪里会想到怎么会有不请自来的客人呢?
正在此刻,我外婆忽然听到有人在使劲拍咱们"周家柳园"篱栅的栅门,于是喊我母亲前去看看是谁?
因为我母亲是几姊妹中胆量最大的,于是她快步跑到栅门边一看,哦!原来是穿着国军制服的一小队人马,大概有10来个人,要进到我们柳园来,说有事相商,叫家里大人来说话。遂赶紧回去告诉我外公。
正在陪"幺姑爷"、四老爷聊天的外公等人,一听自然不敢怠慢,一起来到栅门,把这一队国军迎进了柳园,便吩咐外婆等赶紧烧水、泡茶、煮饭……
为首的国军是个参谋副官,上尉军衔,听说姓伍。
他听"幺姑爷"说是地方基层政府——乡公所负责治安武装的,感觉好像不是外人……于是告诉"幺姑爷",他们是国军24军刘文辉的部队,现在正在与21军刘湘的部队打仗。
眼下军队正在布防中,他们正路过柳街,他们的指挥官姓刘,叫刘团长,川军上校,等一会儿就会到,他们几个先来打前站……由于他们还没有吃中午饭,希望我外公家做几道好菜为刘团长等长官们接风洗尘。
还是"幺姑爷"这个在乡公所别枪的,堪称见多识广,因为在外枪炮见多了,显得格外镇定一些。
于是赶紧陪着笑脸说,既然长官这么指示了,我们就按你的吩咐办吧!县商会的四老爷和我外公也诺诺点头。
过了一阵,"周家柳园"的女人们可谓经受住了战火洗礼,围着锅台操持一番,灶上忙,灶下忙,菜板上砍骨头的,宰肉的,切菜的,炒回锅肉的,已经忙的差不多了……整个厨房一片麻辣鲜香,随风飘进柳园,飘在树丛间,花草间,水塘间……闻者无不想立刻入席,尽情享用这美味佳肴。
这时,柳园栅门外一辆小卧车开过来后,嘎然停住,从车上走下来的正是刘团座。之前来的伍参谋副官,还有"幺姑爷"、四老爷以及我外公等赶紧迎了上去,把刘团座等请进客厅落座……宾主自是寒喧了一番,酒席开始了。
据后来听我外公讲,伍参谋副官喝酒时曾告诉过他。
刘团座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喜欢,不!比喜欢更进一步,更酷的,简直就是嗜崇阳酒如命,酒瘾大得很,哪怕前线战场摆开了,不知生死了,他也要让勤务兵随时给他背着两罐崇阳老酒,在战斗的间隙或者指挥所里思考时,也要咕咚咕咚整两口,那满口的酒香溢出,好像就指挥若定了,好像就稳操胜券了……怪不得伍参谋副官来打前站时,让我外公只准备崇阳酒呢!
刘团座一看酒桌上那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还有醇香飘溢的崇阳酒,显得异常兴奋……对敬酒者可谓来者不拒。
据后来团座的勤务兵透露,刘团座家本身就是开酒铺子的,经营的主要就是崇阳酒……也难怪他对崇阳酒那样情有独钟呢!
只是在柳园饮酒后,还不到一个月,包括刘团座的部队在内的24军官兵,便在21军联合起来的安川军的打击下,遭遇重创……刘文辉被迫退回到雅安,偏安做"西康王"去了,刘湘则主政蜀中,当起了"四川王",故四川"二刘大战"宣告结束。
想必这位刘团座多半还是带了点崇阳酒到西康去喝了吧!
(作者:吴烈 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