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端午吃粽子,投粽子到河里,喝雄黄酒,饮祟阳老酒等祭祀大诗人屈原的种种仪式……在李铁蛋儿的家里,每年都没有断过。
李铁蛋儿依稀还记得,这些仪式从年迈的爷爷奶奶在世时,家里每年都在做,等到爷爷奶奶前些年相继过世了,父母双亲仍然和娃娃们一道,沿袭着这种仪式……这大概就是历朝历代的耕读人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脉络的传承吧!
像中国其他地方的乡村院落一样,民国时代灌县玉堂的张家院子,在斑驳宁静中,时不时还传来一阵阵朗朗书声,后生娃娃们读的也是《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之类的内容。
再说李铁蛋儿的家,其实并没有在张家院子的中间,而是偏离了院子的土坎下,河坝上的一段缓坡处,距离院子大概也有好几百米吧。
李家老小祖祖辈辈在这段黑石河畔居住,多少年来,都是风调雨顺,哪里会想到在民国1933年10月9日发生的叠溪大地震,造成了堰塞湖垮塌,洪水泛滥,给他们家带来的灭顶之灾呢?
所谓天有不测之风雨,人有旦夕之福。如此大灾大难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李铁蛋儿,这位十多岁的娃娃的眼前,让他一辈子都有这种锥心的痛……就是他亲眼看见他的父母,淹没在洪水中而无力施救,使得他痛不欲生……
自从李铁蛋儿的爷爷奶奶过世后,他家就只有四口人了,除了父母外,他上边还有一个哥哥,哥哥比李铁蛋儿大六、七岁,此时已在民国成都省城的大学读书,很少回灌县的玉堂老家。
李铁蛋儿的父母,堪为勤劳善良,持家有方。家中虽无肥田豪宅,但从其祖上继承下来的大约20亩河滩薄地,经历了年复一年的垦荒经营,已积攒了一些银两,故能把大儿子先后送到县城的国立中学,省城成都的大学堂学习……
说起李家的这俩儿子,简直都是学习的料子。大儿子大名叫李铁环,小名叫"环儿",在张家院子读私塾时,学习成绩就非常好,深得先生张老秀才的喜爱。
这张秀才也是一方名士,在灌县玉堂镇鼎鼎有名……每当他碰见环儿的父母,常对他们说:"你这儿子我可教不了,记忆力好!理解力强!思想活跃,常提出一些古怪的问题,字也写得有模有样,以后送到县城学习,省城培养,前途无量啊!"环儿父母听了,心里喜滋滋的!对张老秀才肃然起敬!
就像哥哥环儿一样,李铁蛋儿对学习从小就有浓厚的兴趣。他有时像哥哥的尾巴似的,跟着上私塾,本来害怕他在课堂上乱说、乱跑,不准他进教室的……然而,他一走进教室,就安安静静地坐在后排,听张秀才讲之乎者也,跟张秀才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样连续几天下来,张秀才也喜欢上了这个小屁孩儿。
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后,帝王的权威被推倒了,但教育的权威依然存在,其实教育的权威一直长存于中国社会中,其地位并不会因为改朝换代而发生大的改变。像灌县玉堂镇张家院子的老秀才——张秀才,作为晚清秀才,人家也是有过功名的,也是当今一方名士,只不过他拿着前朝的毕业证,在当朝教书育人而已,故依然受到地方上士绅百姓的尊敬。
张老秀才其实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自从考取了秀才后,便几次到省城考举人,虽然最终名落孙山,但也因此结识了一批政商军界的后生子弟,由于他性格豪爽,喝酒海量,很会说话谋事,颇得这些个官宦子弟的好人缘。
张老秀才无论在成都、灌县,还是在家乡玉堂镇、张家院子等地,总爱随身携带着一个葫芦。有一句话叫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相对于陌生人而言,还真的不知道张老秀才的葫芦里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水吗?茶吗?酒吗?药吗?
对于环儿、铁蛋儿兄弟俩,可他们却知道这位老秀才爷爷葫芦里装的是酒,而且肯定是崇阳老酒……
(作者:吴烈 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诗人)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