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民国时代,在灌县玉堂镇的张家院子,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它的宁静、朴实、悠闲、憩意的慢节奏生活。
张老秀才这位老头儿,作为私塾的老师兼校长,依旧一边重复着他的之乎者也,一边喝着他那爱不释口、心心念念的崇阳老酒,一边观察着时局的风向变化……
要说张老秀才偏好喝崇阳老酒,是借酒浇愁麻醉自己,还是借酒装糊涂,给人以假象,等待着一个什么机会……别人是怎么也不会知道的,当然,张老秀才的地邻熟人们也懒得去理会。
要问张老秀才的酒葫芦里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如果装的是酒的话,那又是什么牌子的酒呢?比李铁蛋儿岁数大几岁的哥哥李铁环——"环儿",可他从来没有问过这个问题,也许这小子的注意力根本就没有集中在这上面过。
再说张老秀才膝下有一双儿女。女儿养在深闺,知书达理,长大后出落得亭亭玉立……前两年已打发(出嫁)给川军的一个团长家里当太太去了。说亲保媒的媒人就是张老秀才在成都考举人时,一起喝过酒,有过交情,在川军军界八面玲珑的高参议。
要说张家院子的张姓族人,在本地,真的算是一支名门望族,这个家族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秉持着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圣贤之道。
这个家族好像从族长到一般族人,既具有开放包容的胸襟,又具有宽阔深远的眼界。虽然居住在囿于成都附近一百多里的小镇,仍然关注着成都、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事情……
张老秀才所在的家族,自"湖广填四川"以来,祖祖辈辈都住在张家院子。这个院子周围经过好多代人的开垦,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肥田沃土,沃野平畴,阡陌纵横,鸡犬相闻……仿佛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其中在村落田边耸立着一棵青冈树,大到两三个人以上才能合抱,树龄差不多上百年了吧,树冠绿荫如盖,好像为张家院子打出一顶大伞,因此,这棵树也就成为了到张家院子的一处地标……久而久之,人们把张家院子也就称为叫"大青冈"了。
早在张老秀才的父亲那一辈,还有一个堂叔,堂叔膝下有一子,也就是张老秀才的堂弟。由于堂叔是幺房,幺房出长辈嘛,故堂叔的儿子的年龄,比起张老秀才的子女们的年龄来,差不多一样大。
张老秀才的堂叔是远近闻名的中医郎中,在镇上和灌县城里都开有中药铺,每周分一、四、六,二、三、五、七,在两个地方坐诊。
张老秀才的堂弟叫"张仙遇",这个名字是根据他堂叔到青城山采草药时,一脚不慎跌倒后,落向深幽的悬崖,他感觉好像被神仙托住似的,突然挂在崖边的一棵大树杈上,赶紧向路人呼救,当地人紧急营救,才捡回了一条命……回家后,他将两个月后出生的儿子起名叫"张仙遇",以此表达对青城山神仙的敬意感恩!
对于这个与自己儿子年龄相仿的堂弟,张老秀才夫妇非常喜欢,从小到大,给予细心照顾,俨然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随着父母和堂叔堂婶的先后离世,这对堂兄弟犹如父子,和张老秀才的孩子们一起幸福地生活着。
张老秀才爱喝崇阳酒,那是张家族人及附近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熟人故交们尽人皆知的习惯。
张老秀才对他的堂弟"张仙遇",还有他的儿子等家里人,在喝酒方面均有严格的家规约束。总结起来的内容大概就是——喝好不喝醉,喝醉要误事;一斤酒的量,只能喝半斤;喝完要吃饭,吃饭不伤胃;喝酒勿发疯,发疯失体统……喝酒定要分场合,切记勿去烟花柳巷喝!
如此酒规诫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张老秀才为张家后人制定了饮酒方面严格的家风,不管后生晚辈们怎么喝,总之就是不能到夜总会去喝花酒……
(作者:吴烈 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诗人)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