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少小父亲给我提到的家谱可靠,那么刘家祖屋,真的有母亲说的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作为中山靖王的后裔之一脉,家谱上说,我们祖居彭城(江苏徐州),后迁至江西吉安?(记得不确了)。清康熙年间,从湖北麻城孝感乡迁至倪(泥)家沟落业。班辈秩序我还大致记得,此处以记忆的读音记之:邦已芳生显,仁义立刚常,祖宗家德庆,四代永吉昌,章再开文运,辉禄先名扬。迄今,刘家若按家谱在倪家沟已经薪火相传至“代字”辈了,共十七代人,开枝散叶,丁口兴旺,刘姓后人数以千计。
而刘家祖屋,在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剧烈乡村衰亡加速的情况下,得以幸存,是我母亲彭满孃一手的功劳。
我怀着敬意记录下这过中故事。
作为长房长孙的父亲,八岁死爹,十岁娘嫁人,本是孤儿,全赖曾祖庇护,三公三婆养大,所以在与三公三婆分家时,这个祖屋归了三公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三公的两个儿子再分家,这间刘家祖屋分给了比我还小几岁的幺叔。这个幺叔好吃懒做不说,还偷鸡摸狗,打架斗殴,家里族里对他是深痛恶绝。很多年前的某一天,这位幺叔突然领着一个买家要想买走这间房子,并准备开始拆房子了。这一幕恰好被彭满孃看见。彭满孃坚决不准,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拆,并问幺叔道:卖多少钱,我买下!幺叔说:卖四百元。彭满孃当即掏钱买下。祖屋终于归了我家。
我那年回乡下看望她,她给我讲起这件事情,我很为母亲的行为感到高兴。我说,等我的经济条件改善后,一定把这间祖屋修缮好,并继续传承下去。
但令人羞愧的是,直到现在,我的修缮之说还是一句空话。
祖屋就这样被母亲当成柴屋杂货的堆放地,十来年如一日。每每回乡下见到这间祖屋,我都心里就会莫名的惆怅。哎,我的乡愁存放地,并不安稳。
作者:刘庆华 网络媒体时事政治评论家
2019年12月16日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