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现状与未来
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国民生产总值GTP从1980年相当于美国的6%到现在的66%,甚至还多,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则带动了人口的急剧城市化。急剧的城市化则让昔日热闹的乡村失去了人气,没有人气的乡村于是荒芜、衰落,甚至消失。
遂宁安居区倪家沟“刘家花牌坊村”早晨
以我的老家倪家沟曾经叫得最响的“刘家花牌坊村”(分别曾名遂宁县西眉镇和赤三大队八队——现遂宁市安居区安山村八组)为例,在我1980年离开那年,村里老老少少有至少一百余人,三十九年过去,各家各户,添丁添口不少,但村里的人口是越来越少,可以说是老、弱、病、残现象的典型。我曾问过作村支书的老同学及作村长的堂弟,说我们花牌坊村算是留守人口最多的了。多达十几个。但都是六七十以上的老人和一些不得不在附近场镇读书的孩子。精壮年特别是青年人压根没有。十年后,估计会没有种田的人。
人气不张的乡村再美丽也是落寞和悲凉的。美景里最少不得的是人。
我离开时,村里没有通电,照明都是煤油灯。现在好多了,电早就通了,村村通公路也通到各家各户,近年,许多人家天然气都装上了,修新房的人家也不少,只是那些新房千篇一律,洋气多,本土历史文化气不足。我开车从村委会(曾经的大队小学校)过,甚至还在公路边看到有城市小区流行的健身器具。
虽然如此,村里还是留不住人。
以前村民彼此争的头破血流的大片大片的良田熟地,杂草丛生,已荒芜多年。
记得2017年2月28日,央视网刊发《 ******:建设美丽乡村 撸起袖子加油干》文章,************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要保护好古村落。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强调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强调搞新农村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总书记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我非常欣慰。所以,我对倪家沟等中国广大农村更加的山清水秀,更加富裕,更加可存放乡愁信心满满。
最开心的是,我的朋友这次一回成都就给四川省委书记问政建议,而四天不到就有了初步的意见反馈:遂宁安居区文化广播旅游局就给他和我电话,准备安排人去刘家祖屋现场调查。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说明包括刘家祖屋这样的广大乡村,未来可期。后续故事请关注。
作者 :刘庆华 网络媒体时事政治评论家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