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客”?看到标题,你是不是有点害怕?到了苗族地区就想偷偷溜走?
其实,用不着担心,恰恰是一个“捉”字,体现了苗族人民对客人的热情与尊重,让你来了不仅不想溜,而且很想留,流连忘返、舍不得走!
苗族人的“捉客”,并不是强迫的、野蛮的捆绑,而是一种好客的招待客人的方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奇怪习俗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客到苗家来,龙头宴上请”,“今日好时又好日,酒开坛来歌开声”。
“龙头宴”,是苗族宴席中规格和礼仪最高的酒宴,长方形的桌子一张接一张拼接起来,蜿蜒盘旋如长龙,故称“龙头宴”。
在锹里地区的苗寨,每当有贵客到来,主人都会隆重的进行接待,主人和客人分两边坐在一字排开的长“条桌”上用餐,唱起苗族歌鼟,扯上自酿米酒,相互庆贺、祝福,在歌声和笑声里交流感情,从交流和传唱中传播文化。
这种形式的宴席,在锹里地区称之为“龙头宴”,也叫“合拢宴”,或“长桌宴”。
龙头宴流行于湘黔桂边界古“三十三锹”十余县的广大地区,千百年来,生生不息,传承至今。
这种盛宴,往往在苗族人办婚丧喜事,或有重大节庆的时候用得多,基本特征是根据主客人数的多少,把几块甚至几十块长方板子拼接起来,连成一条长线,场面蔚为壮观。
龙头宴的座次非常讲究。将席首定为“龙头”,如果龙头宴设在堂屋内,靠神龛一端是“龙头”。
自古以来,严格按“右为大”的原则安排座次,即席首“龙头”由席上辈分最大、年纪最长的(或最重要的客人,如娘舅)客(右)、主(左)两人就座,其他人员则是按左主人、右宾客的原则依次列座。
龙头宴有男、女分席的习俗,就是男主人陪男宾、女主人陪女宾。只有到了宴席下半场,男女主人才可以串席交叉敬酒、唱歌。
当然,苗族人热情好客是出了名的,不仅在大型宴席中有龙头宴,平时家里哪怕只来了一个客人,也会有不少人作陪,同样会以龙头宴的形式待客,济济一堂,热热闹闹。
在苗家山寨,有一个最朴质的待客风俗,就是不管哪一家来了贵客,就是全寨人家的客人。寨上的老老少少,只要有空都要来陪客,喝酒吃肉、唱歌聊天,一家家的排着吃下去,开开心心好几天。
而且客人要回去了,各家各户还要派人“拉客”挽留,不肯让客人走。如果实在留不住了,就会唱起歌鼟相送,依依不舍送出几里路。
那么,苗家人为什么如此好客呢?有何来历?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苗寨的老人,他的独生女儿出嫁到另一个苗寨,几个月后,老人想女儿了,便邀请几位同辈的房族兄弟陪他去拜访亲家。
亲家自然高兴得不得了,立即张罗杀鸡宰鸭,准备好好的款待他们一番。
酒菜办好了,客人上座了,主人笑着说:“亲家啊,你第一次来我家,我也没什么好招待,你们随意啊!”
说完,提起筷子劝大家吃喝。
然而,奇怪的是,老人却不动碗筷,摇着头说:“你家的酒菜实在是丰盛,可惜少了一种‘香料’,不好吃。”
主人听了,以为亲家是个重口味,便连忙叫媳妇去拿花椒、香葱和大蒜来,尽量撒在各种菜盘上,然后抱歉地说:“亲家,这样可以了吧,各种香料都放了,你们再尝尝!”
老人半闭着眼睛尝了一片肉,迷了一口酒,放下筷子,慢吞吞地说:“亲家呀,你的酒肉还是没有味道啊!”
主人有点懵了,自己放了这么多香料了,怎么还是没味道呢?于是,就去请许多房族弟兄来品尝,房族弟兄们也不客气,大吃大喝起来。
主人又问:“有没有香料?有没有味道啊?”
房族弟兄们还没来得及回答,老人就在一边哈哈大笑起来,说:“有啦!有啦!‘香料’就是你请来的这些房族弟兄!亲家啊,这下可有味啦!”
满屋的人听了,不知道老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大家干瞪眼,半天没有说话。
老人笑着说:“亲家啊!我们两家既然结了亲,那就是一家人了。今天我到你家来,不是为了吃酒肉,而是为了要同你的房族弟兄见见面,认认亲,说说话,唱唱歌。你办的酒肉再多,如果不把他们请来,光是我们几个吃喝,那有什么味道呢!”
听到这里,大家才明白:所谓的“香料”,原来指的是房族弟兄啊!
于是,大家开心的喝起来、唱起来,一直热闹到三更半夜!
从那时起,苗家招待贵客时,都要请本房族的兄弟来作陪,因为人多,也为了便于主客之间相互扯酒、唱歌,便有了龙头宴。
在陪客时,房族们也会商定如何来轮流接客,以尽地主之谊。
那时,有的家里不宽裕,承办不了那么大规模的龙头宴,但是又顾及面子,不好意思不能不尽心意,所以几家一起来办,这家炒几个菜,那家凑几个菜,放在一起就摆满了桌子,美味佳肴了,这就叫“捉客”。
当然,大家凑菜捉客,也不仅仅是因为物质匮乏,更多的原因是,客人的时间有限,他们不能一一到房族家里吃饭。
比如,锹里苗乡姑娘出嫁时,每当“六亲客”来接新娘,整个寨子的每家每户都要吃到,但是只有一天一晚的时间,团寨大的,就算通宵达旦都吃不完。
如此一来,几家人在一起捉客,就节约了时间,既让主人尽了意,又让客人领了情,大家都尽兴就是最好的待客之道。
所以,通过代代相传,便形成了苗家现在的捉客习俗。
关于龙头宴和捉客的来历,在苗乡侗寨还有“抢客”之说。
锹里民风古朴、热情好客,凡到一个寨子做客,来人必须家家户户都要吃到,如果哪家喊不到客人,感到特别没有面子和羞愧。因此,这里一直就流传着一种抢客的习俗,从字面来看,形象的说,也是一种捉客。
据说,在宋代,锹里有一个大寨子,常常因发生抢客而闹矛盾,争得面红耳赤,影响了邻里团结。
为解决这一问题,德高望重的寨老作出决定:每家做一道或几道菜搬到一家来,桌子不够就架板子拼起来一起请客人吃,这就是后来的龙头宴,由此也就有了捉客的待客之道。
无论是传说也好,现实也罢,捉客不仅是一场喜庆宴席、一次欢畅聚会,更是一种情感的升华、一种文化的传承。
如果哪天你有时间到锹里来玩,一定要心甘情愿的被“捉”一回。
尽情去品尝龙头宴上的民族风味饮食和正宗甘醇的米酒,开心去感受数十上百人一同喝酒对歌、敬酒祝福的欢快场景,在那种把酒言欢、那种欢歌笑语、那种欢乐开怀的氛围里,你会情不自禁的不醉不归,非但不想溜,反而很想留!(湖南省怀化市委网信办吴展团)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