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名人 > 名人汇 >

人到中年,有所不为

2022-08-07 | 来源:儒家经济文化网
小字号

老总裁到了退休年龄,他打算把所有工作都交给接任者,是一位四十多岁、年富力强的中年人。

正式交接之前,他想对接任者进行最后一次考核:将一份价值100美元的产品卖给一个吃不上饭的贫民。

老总裁说,这也是当年他接任总裁职务时面临的一项挑战,而他正是通过了这项挑战,才成了新总裁。

规定的期限到了,接任者来到老总裁面前,面露羞愧,说:“对不起,我没能完成挑战。”

老总裁问:“你没有说服他吗?”

“其实事实也并不是这样……”接任者说,其实只要他肯开口,就能说动贫民买下那份产品。但面对那个在饥饿边缘挣扎的贫民,接任者实在不忍心让他买下昂贵且对他毫无用处的产品,那样会让他的生活雪上加霜。

“我承认这是我的无能,您当年一定比我更有能力和魄力,完成了这项任务!”

老总裁笑道:“恭喜你,你通过了最后一次考核!我不怀疑你的能力,也看好你有所不为的人品。事实上,你的做法和我当年的做法一样。”

人生一世,相比有所作为,有时的有所不为更加重要!有些“不为”是不能,有些“不为”是选择,而善良正是做人的底线、做事的根基。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离娄下》里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宋代陈亮也在《酌古论·先主》里强调:“当理而后进,审势而后动,有所不为,为无不成,是以英雄之主常无敌于天下。”

古人的经验之谈,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干事业,应该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唯其如此,才能大有所为!

人到中年更应该如此,要懂得有所不为。

曾几何时,我们还是那个放荡不羁的少年,甚至曾梦想仗剑走天涯。转眼间,已是人到中年。

中年人最大的卑微就是夹板生活,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孩子需要抚养。这个时候的世界,我们没有退路和矫情可言,压力无形中就像一座山,生存压力和经济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学会看透。

人到中年的通透,就是在压力下懂得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好地应对压力。其中一点很重要,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量力而行才能将压力转换为奋斗的动力。

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只有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才能专心致志做成事业。

所以,人到中年如果要想有一番成就、把下半生过好,避免失败带来更多的伤痛,就应当学会有所不为,放弃那些本不应属于自己的东西,丢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事实证明,学会适当的放弃,就能走得更远!在必要的时候放弃,远胜于在不适合的地方坚持。

杨振宁是我国出色的物理学家,但他在年轻的时候,却曾想成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

1946年,杨振宁进入芝加哥大学,在实验室里工作了整整一年多。然而,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时常出现爆炸的情况。

他思考了很久,回想起自己从小手工活就非常差,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确实很弱。

于是,他放弃了自己不擅长的实验物理,转向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最终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物理史上。

杨振宁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能够认清自己的局限,放弃不适合自己的方向,从而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真正大有作为的人,总是懂得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许多时候,恰恰因为自己的有所不为,才成就了载入史册的大作为!(湖南省怀化市委网信办吴展团) 

(责编:李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鬼谷子“权”思想博大精深令人神往
  • 冰溪洋:门槛上的孝道传承
  • 人才工作要善于“就地取才”
  • 写给儿子三岁生日
  • 最是甜酒年味甜
  • 没有父母陪伴的春节
  • 新年献词:这一年,很平凡
  • 妈妈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 《人性》第47章(上)
  • 医院教授身价高
热门排行
  • 1著名经济学家周德文再论重振企业家信心(2
  • 2让人放心,是安身立命的通行证
  • 3人生没有那么多“顺其自然”
  • 4湖北电影导演常凯把美丽留给人间
  • 5归零,是最好的心态
  • 6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个山峰很有名
  • 7相思托与轻薄雪,飞到伊人掌上无
  • 8四川遂宁防范“肺炎舆情”秩序井然
  • 9回乡下过年
  • 10“刘备招亲”世界顶级相亲地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