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名人 > 名人汇 >

辩证理解“正道和邪道”矛盾问题

2023-01-10 | 来源:儒经网
小字号

摘自:27万字社科《辩证养心》,该文著即将由中国线装书局出版社出版,正在预订之中,预订前者免费赠送或低价销售。

在现实生活中,“正道和邪道”是一个比较复杂、重要或现实的矛盾问题,对此,人们有必要辩证理解其矛盾问题。

1、“正道和邪道”是客观反映的一个矛盾问题。人们所谓的“正反对比”、“里应外合”、“声东击西”、“阳奉阴违”、“软硬兼施”、“主次分明”、“真真假假”和“虚虚实实”等,都有可能是“正道和邪道”矛盾问题的一种客观反映。

2、“正道和邪道”是主观反映的一个矛盾问题。一个人表现出“心理健康”、“阳光心态”、“正气凛然”、“胸怀大志”、“三思而行”、“思想先进”和“观念创新”等,都有可能是“正道”的一种主观反映。一个人表现出“心理变态”、“阴暗心态”、“阴阳怪气”、“胸无大志”、“一意孤行”、“思想落后”和“观念陈旧”等,都有可能是“邪道”的一种主观反映。

3、“正道和邪道”是辩证统一的一个矛盾问题。(1)有了“正道”才有“邪道”,或者有了“邪道”才有“正道”;(2)“正道”或“邪道”有的存在于人的体内(心理、思维或思想),有的存在于人的体外(态度、语言和行为);(3)“正道”或“邪道”有时单独存在,有时你中有我或我中有你;(4)“正道”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变成“邪道”,“邪道”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变成“正道”;(5)用“正道”行不通而用“邪道”有可能行得通,用“邪道”行不通而用“正道”有可能行得通;(6)看似“正道”却是“邪道”,看似“邪道”却是“正道”;(7)有的人把“正道”说成“邪道”,有的人把“邪道”说成“正道”;(8)“正道”往往是一种正确的选择、“邪道”往往是一种错误的选择,“正道”并非完全正确、“邪道”并非完全错误,过分的“正道”很可能是一种错误的选择、适当的“邪道”很可能是一种正确的选择;(9)“正道”看似是“正常”、“正当”、“正规”、“正义”或“正确”等的一种化身,然而也有可能是“愚昧”、“机械”、“僵化”、“固执”、“守旧”或“呆板”的一种体现。“邪道”看似是“邪说”、“邪恶”、“阴险”、“狡诈”或“狠毒”等的一种化身,然而也有可能是“辅助”、“隐秘”、“机智”、“谋略”、“巧妙”或“灵活”等的一种体现;(10)“正道”分为“有理”和“无理”、“有效”和“无效”、“正确”和“错误”、“成功”与“失败”等。“邪道”分为“正义”和“非正义”、“有原则性”和“无原则性”、“守住道德底线”和“毫无道德底线”、“巧妙”和“笨拙”、“良性”和“恶性”等;(11)有的问题既能用“正道”解决又能用“邪道”解决,有的问题只能用“正道”解决而不能用“邪道”解决,有的问题不能用“正道”解决而只能用“邪道”解决,有的问题既不用“正道”解决又不用“邪道”解决而只用智慧——“无为而治”。就“无为而治”而言,也许中国古人理解最深、运用最好,正如一个中国古代故事《明日来》:赵豫任松江府太守,每次看见来打官司的人告发的不是什么急事,就对他说:“你明日来。”开始时大家都笑话他,甚至还流传着“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殊不知来打官司的人,往往出于一时气愤,经过一晚上或者气消了,或者被众人所劝阻,因而大多数的官司都自然平息了。

4、“正道和邪道”是道德伦理的一个矛盾问题。如果一个人的道德伦理奉行“仁爱”、“道义”、“诚信”、“忠贞”、“孝道”、“善良”、“团结”、“和平”、“互利”或“共赢”等,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反映出更多的是“正道”。如果一个人的道德伦理奉行“迷信”、“自我”、“自私”、“自利”、“霸道”、“金钱”、“名利”、“投机”或“诡计”等,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反映出更多的是“邪道”。

5、“正道和邪道”是政治立场的一个矛盾问题。如果一个人站在“自私”、“自利”或“自我”的政治立场上评价“正道和邪道”,就有可能混淆是非、颠倒黑白,“邪道”说成“正道”,“正道”说成“邪道”;如果一个人站在“公开”、“公平”或“公正”的政治立场上评价“正道和邪道”,就有可能是非分明、实事求是,“正道”就是“正道”,“邪道”就是“邪道”。

6、“正道和邪道”是做人做事的一个矛盾问题。如果一个人做人做事是名正言顺、正大光明、公开公正或中规中矩,就是走的“正道”。如果一个人做人做事是妖言惑众、暗箭伤人、阴险狡诈或雕虫小技,就是走的“邪道”。

7、“正道和邪道”是方式方法的一个矛盾问题。如果一个人走“正道”,就会采取“等价交换”、“平等相待”、“中规中矩”、“直来直去”、“名正言顺、”“取之有道”、“民主协商”、“互利互惠”或“按部就班”等方式方法。如果一个人走“邪道”,就会采取“欺上瞒上”、“狼狈为奸”、“巧取豪夺”、“阴谋诡计”、“真真假假”、“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善意的谎言”或“不按套路出牌”等方式方法。

8、“正道和邪道”是思维方式的一个矛盾问题。如果一个人采取直接、简单或僵化的思维方式理解、把握或解决“正道和邪道”矛盾问题,就会生搬硬套,总认为“正道”好“邪道”不好、只走“正道”不走“邪道”、凭感性走“正道”或“邪道”。如果一个人采取辩证、务实或灵活的思维方式理解、把握或解决“正道和邪道”矛盾问题,就会实事求是,认为“正道”和“邪道”有利有弊、既走“正道”又走“邪道”、凭理性走“正道”或“正道”。

9、“正道和邪道”是人心人性的一个矛盾问题,如果一个人的人性人心是善良的、正直的或无私的,即使走“邪道”很可能有良好结果。如果一个人的人性人心是恶毒的、邪恶的或自私的,只要走“邪道”就很可能有不良结果。

10、“正道和邪道”是实现目标的一个矛盾问题。如果一个人认为走“正道”更容易、更有利或更有效实现目标,就会选择走“正道”。如果一个人认为走“邪道”更容易、更有利或更有效实现目标,就会选择走“邪道”。如果一个人认为既要走“正道”又要走“邪道”更容易、更有利或更有效实现目标,就会灵活选择走“正道”或“邪道”。(作者:李崇军) 

(责编:网宣黄怡竞)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鬼谷子“权”思想博大精深令人神往
  • 冰溪洋:门槛上的孝道传承
  • 人才工作要善于“就地取才”
  • 写给儿子三岁生日
  • 最是甜酒年味甜
  • 没有父母陪伴的春节
  • 新年献词:这一年,很平凡
  • 妈妈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 《人性》第47章(上)
  • 医院教授身价高
热门排行
  • 1著名经济学家周德文再论重振企业家信心(2
  • 2让人放心,是安身立命的通行证
  • 3人生没有那么多“顺其自然”
  • 4湖北电影导演常凯把美丽留给人间
  • 5归零,是最好的心态
  • 6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个山峰很有名
  • 7相思托与轻薄雪,飞到伊人掌上无
  • 8四川遂宁防范“肺炎舆情”秩序井然
  • 9回乡下过年
  • 10“刘备招亲”世界顶级相亲地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