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名人 > 名人汇 >

聪明的领导,既“收”更“放”

2023-05-25 | 来源:儒经网
小字号

《韩非子》里有这样一则故事,鲁国有个人叫阳虎,他经常说:“君主如果圣明,当臣子的就会尽心效忠,不敢有异心;君主若是昏庸,臣子就敷衍应酬,基至心怀鬼胎,但表面上虚与委蛇,然而暗中欺君而谋私利。”

阳虎这番话触怒了鲁君,因此他被驱逐出境。

他跑到齐国,齐侯对他不感兴趣,他又跑到晋国,赵简子十分赏识他的才能,拜他为相。

近臣向赵简子劝谏说:“听说阳虎私心颇重,怎能用这种人管理朝政?”

赵简子答道:“阳虎或许会寻机谋私,但我会小心监视,防止他这样做,只要我拥有不致被臣下篡权的力量,他岂能得遂所愿?”

由于赵简子一方面控制着阳虎,让他不敢有所逾越,一方面又放权给阳虎,使他在相位上施展抱负和才能,所以最终赵氏威震四方。

由此可见,领导者对于自己手头权力的管理,就应该像放风筝一样,既要懂得“收”,更要懂得“放”,收放自如便能为我所用,成就事业。

古代哲人用“阴”与“阳”、“矛”与“盾”、“动”与“静”等,来解释和定义这个世界。

其实,“收”与“放”也是最好的诠释,是一个人的成功之道。

清末富商胡雪岩,刚出道时,曾在一家中药店做伙计,当时稚气未脱的他就显现出了非凡的商业推销技能。有一天,一位顾客进店要买金银花,偏巧金银花刚刚断货,柜台上的伙计便如实回答没有了。

顾客欲转身离去,正在扫地的胡雪岩拦住了那名顾客,他问顾客买金银花干什么用?

顾客向他抱怨,自己母亲上火了牙龈肿痛,听别人说用金银花泡水喝可以治疗,于是就来买这种药。

胡雪岩听后,轻松地笑了,他告诉那位顾客,去火消炎的药不止金银花这一种,并热情地给顾客推荐了鱼腥草、菊花、胖大海、莲子芯等可以治疗牙龈肿痛的草药。

最后,顾客买了胡雪岩推荐的草药,高高兴兴地离去了。这一幕,恰巧被药店老板看到了,认定胡雪岩是一块经商的好材料,便立即破格提拔他为药店掌柜。做了掌柜的胡雪岩,做事情总是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人敬佩。

一次,药店接了一单生意,利润不大,但却要把数量巨大的一批草药分成无数个小份,分别发给不同的地方。

胡雪岩坐在煤油灯下,对着账单仔仔细细地盘算每一笔小账,整整算了一夜。

当时,有位跑堂的小伙计,看到胡雪岩熬得通红的双眼,不解地说:“差不多得了,反正挣也挣不了多少,赔也赔不到哪儿去。”

胡雪岩却一本正经地回答:“既然是做生意,就应该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笔生意,只要有一笔生意赔了,哪怕数目再小,也会在你的生意史上留下污点。”

胡雪岩凭着过人的商业头脑和眼光,很快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产业,开了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不过,这个时候的胡雪岩对做生意却“收”得不那么紧了,反而是体现在一个“放”字上。

除了正常的主持大局和必要的查账外,剩下的事情,他都放权、放心、放手交给各个部门的主管,其它具体的事情也不再亲自过问。有次,他的一名下属酒后不小心说出了一个秘密,原来之前这名下属曾私自挪用钱庄里的钱,具体做了什么他没有说。但在胡雪岩查账之前,他及时补还上了。

胡雪岩听后,只是微微一笑,并无多言。

酒醒后,那名下属深知自己失言,后悔不已。可胡雪岩并没有追究那名下属的责任,之后的一切也都跟他不知道那件事之前一样。

他的心腹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胡雪岩又是一笑说,既然我放手交给他了,就给他充分的自主。那件事他不告诉我,说明他有能力去解决,事实也正是如此。我又何必多管呢?那样只会增添无尽的烦恼,有时候不知道反而更好。

心腹听完他的话,深深被他“放手”的智慧所折服。

正因为胡雪岩懂得该“收”则“收”、该“放”则“放”,才成为了一代传奇!人生的意境就像是拉一张弓,在用力的时候就该把手收紧,可在拉满弓后,就该适时地放手。这看似相反的一“收”一“放”,却都是为了让生活的箭射得更远。

现实中,很多公司的创始人在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精力旺盛,有雄心也有能力将企业做大、做强、做好,他们工作勤奋、认真、踏实,事无巨细一切都要亲力亲为,力求做到完美。

但是,辛勤的劳作、务实的作风,却没有使创业者到达成功的彼岸。

随着业务的增加,老板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公司人心涣散,人才大量流失。公司进入到发展的瓶颈区域,规模始终无法扩大。

俗话说“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老板为公司的发展呕心沥血、勤奋努力,付出了很多,为什么却没有得不到预期的回报呢?

最大的问题就是,老板不会管理,不肯放权。

听过一个故事,在一家广告公司,创意总监赵明是深受下属爱戴的领导者,上级分派下来的工作,他都交给下属完成,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成长。

但赵明性格比较急躁,对细节又要求很严。

一次,上级交给他们一个护肤品的广告,赵明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肖来做。

开始小肖做得很顺利,但没过多久,赵明放心不下,于是频频向小肖询问进展情况。有时,有些细节小肖也不是很清楚,赵明便越过他,直接和下面的员工沟通,并指导他们怎么改进。

赵明总要在很多细节上,指导下属具体改进。时间久了,面对两位领导的要求,最下层的员工只能按照赵明的指导方案来,结果小肖项目主管的职务,等于是名存实亡了。

古人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案例中的赵明不是对下属不信任,但因为自己的严苛要求,就随意插手下属的工作,会给工作体系带来不良影响。

领导适当地放权,不仅是对下属信任的体现,也是锻炼他们的时机。

实际上,不仅企业如此,各行各业都一样。

电影《搜索》里,姚晨饰演一个新闻记者主管,她总指使王珞丹饰演的小记者干活。

小记者的选题、稿件,全部要按照主管的意思来,几乎不能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小记者很苦恼,因为她不想只当领导的“追随者”。

终于有一次,在面对主管的指使时,小记者勇敢地说出了那句话:“这是我挖掘的新闻,我要按自己的想法报道。”

主管当场懵了。

请记住,在职场里,你的下属不是你的“追随者”,他们选择这份职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如果你不授权给下属,就无法发挥他的潜能,激发他的创造力,会消磨他的积极性,最后彼此不讨好,还有碍工作开展。

其实,在一个团体里,每个人都自己的职责,正所谓“在其位谋其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作为上司,干好“领导”就行了,工作由下属去做,通过别人完成任务,才是管理的真谛。

孔子有位学生名叫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当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被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理好。

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的这么好?”

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所以,真正聪明的领导,往往懂得“收”更懂得“放”,把权力和责任交给下属,让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不仅让自己活得轻松,也让下属的能力得到发展。

如此,岂不皆大欢喜?(作者:吴展团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委网信办)

 

(责编:李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鬼谷子“权”思想博大精深令人神往
  • 冰溪洋:门槛上的孝道传承
  • 人才工作要善于“就地取才”
  • 写给儿子三岁生日
  • 最是甜酒年味甜
  • 没有父母陪伴的春节
  • 新年献词:这一年,很平凡
  • 妈妈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 《人性》第47章(上)
  • 医院教授身价高
热门排行
  • 1著名经济学家周德文再论重振企业家信心(2
  • 2让人放心,是安身立命的通行证
  • 3人生没有那么多“顺其自然”
  • 4湖北电影导演常凯把美丽留给人间
  • 5归零,是最好的心态
  • 6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个山峰很有名
  • 7相思托与轻薄雪,飞到伊人掌上无
  • 8四川遂宁防范“肺炎舆情”秩序井然
  • 9回乡下过年
  • 10“刘备招亲”世界顶级相亲地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