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如何先行先试并为全国ESG评价体系做出“样板”效应,已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9月10日,由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联合举办的“浙江企业ESG评价体系与激励政策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近年来,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作为一种防范社会风险、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已经成为国际主流共识。2021年,国务院国资委已将ESG纳入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工作。但有关ESG内涵、评价标准、披露机制,如何将ESG全面融入企业运营,以及促进企业ESG建设的政策等方面,仍有待于研究者进行深入的探讨。
“今天,来自我省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与企业的领导、专家、学者、实践者相聚杭州共探企业ESG评价体系与激励政策,这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文件精神而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很有意义。”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会长蔡宁表示。
长期分管全省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浙江省经信厅原副巡视员、政法处处长李丹认为,探讨浙江民营企业的ESG体系的建立,其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优势体现在:一是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浙江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国际贸易比较发达的省份,有必要鼓励所有企业进一步参与全球绿色供应链的建设;其二,从投融资的角度来看,ESG更多与资本市场挂钩,由此助推浙江民营企业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其三,从数字化角度分析,今后数字化是做任何评估的基础,可以发挥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优势;其四,浙江企业永远有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这是浙江民企很大的特色。
因此,李丹建议浙江民营企业的ESG评价工作可以“标准先行”,“在标准制定方面,根据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特点,针对性的制定ESG的披露标准。此外,按照行业类型开发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群体的ESG绩效评价体系。”对于ESG激励政策:“要设立ESG专项资金,并用于权益类融资、债务类融资等方面;将ESG的绩效评价纳入企业的信用体系,并享受普惠政策。”
“我们生态环境部门开发建设“环保e企管”智慧应用,数字化的监管和服务起着很大的作用,建议企业ESG评估要发挥数字技术和大数据的优势。”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处程龙如是说。
在研讨会上,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祖亮在分享该院探索建立交通工程领域ESG评价体系感悟时建言:“浙江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和共同富裕示范区,评价企业ESG理应体现浙江特色,并要努力成为全国先行探路者。例如环境方面要体现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考虑融入党建统领、“两山”转化、共同富裕等特色的指标体系。”
要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该采用什么方式来帮助企业提高其ESG绩效?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建立并使用一个适用于企业的评价体系。在浙江省,一个上市企业众多的地方,上市企业和国有企业作为引领社会走向良性竞争和良性发展的旗帜,不仅需要政府层面提供政策激励和引导,还需要一个结合浙江特色或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中心主任陈越前在本次研讨会上表示。
陈越前认为,尽管国际上存在许多ESG评级体系,但由于文化差异导致对许多议题的定义和理解不同,因此目前尚未一个体系能够充分反映中国本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就。“如今,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完全可以将‘共同富裕’、‘3060双碳目标’等国家层面大力推行的可持续理念融入传统的ESG评价体系当中,添加如员工社会企业机会、文化保护与传承等带有中国特色的,可以完全反应出企业可持续成果的相关议题,建立拥有浙江特色的评价体系,在浙江范围内试行,然后推广至全国乃至全世界。”
对于浙江ESG激励机制,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副院长沈奇泰松教授认为,要站在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看待ESG工作,建议优化和发挥“省级联席机制”,统筹发改、经信、环保、工会、银监、证监等系列部门开展ESG规划和推进工作。他建议,要考虑ESG“认证+视同”的激励政策:“只要发布企业ESG报告,第三方组织认证了,视同信用、环保、融资、采购条件等方面有实际的作用。”此外,还要考虑浙江“一号开放工程”的激励,即“浙江外向型经济要考虑进去,浙江省的ESG要和对华友好的国际组织ESG‘无缝助采纳’。因为浙江外向型企业的ESG报告做完以后,可以和国际组织联动,就算不能重新做,但东西是有用的。”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信用协会顾问夏学民主张,探索构建融入ESG理念的统一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他认为,Environment涉及自然环境、治理环境;Social涉及组织与社会的关系;Governance涉及识别、评价、协调、执行、监测、反馈等治理行为。融入ESG理念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不仅仅追求经济目标,同时也追求社会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其突出特点是把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当成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大系统进行统一评价。
夏学民提出,把ESG理念纳入社会信用评价系统,催生一种可持续发展导向型的动力机制、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以“多元财富观”新理念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
关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本文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研究中国民营经济40年)、浙商投资研究会会长、西湖书院董事长、创始会长周德文,特别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