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馅料怎样调又香又鲜”“和面有什么技巧”……日前,在绍兴嵊州市甘霖镇的两头门小吃共富工坊,嵊州小笼包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沈红平正向几名村嫂讲解制作小笼包的窍门。“经过培训,我现在一天能制作3000多个小笼包,月收入6000元左右。”工坊员工张常平说,在家门口就业不光便利,收入也不错。
这是共富工坊助力实现强村富民的缩影之一。近年来,绍兴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块状经济优势,打好“引联帮带促”组合拳,全域一体打造“共富越工坊”品牌,建成“共富越工坊”910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4.5万余人,人均月增收2900余元,为强村富民提供有力支撑。
在浙江省委组织部、省委两新工委近日公布的第一批100家省级示范共富工坊名单中,绍兴共有7家共富工坊入选,分别为越城区御茶村共富工坊、柯桥区花满棠共富工坊、上虞区乐业丰城·宁丰包装共富工坊、上虞区“童你一起”共富工坊、诸暨市新长乐共富工坊、嵊州市两头门小吃共富工坊、新昌县沙溪足球共富工坊。
共富工坊具有保障农民增收致富的民生属性,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强村富民的发展胜势。绍兴坚持“抓书记、书记抓”,着力培育一支过硬的“头雁”队伍,以“头雁带动、雁阵齐飞”的共富矩阵兴农富农。
在上虞区章镇镇龙马村,村党总支书记叶志军探索了一条“党建+研发中心”“党建+精准服务”“党建+乡贤助力”的共富模式,打造“舜阳红心”共富工坊,以党建引领推动猕猴桃产业从“一点红”到“一片红”,最终实现“全域红”,有效推动果农增收、产业升级和乡村治理融合发展。
以党建联建为纽带,全市各地推动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加强联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协作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黄酒集团与新昌县七星街道组建“京生爱酒”共富工坊,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模式,以惠农价统一收购,吸纳农民就业300余人,带动村集体增收120万元。
如今,各种模式的共富工坊已成为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如越城区孙端街道安桥头村围绕“童年家”特色主题打造的文旅融合式共富工坊,招引民宿酒店、文创零售、娱乐体验等商户60余家,让农村生产要素活起来、闲置劳动力忙起来,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新乐章。(徐晶锦)
关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本文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研究中国民营经济40年)、浙商投资研究会会长、西湖书院董事长、创始院长(之一)周德文,特别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