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虽然下着细雨,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如往常一样,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青翠竹林中,一座座古朴的农家小院掩藏其间。
虽然每天来竹艺村参观打卡的游客一波接一波,但林盘却不失清幽宁静。在这儿,可以看到川西林盘蝶变的生动演绎。
采访组跟随村民胥念勇来到村竹编博物馆。农家小院内,竹编包、暖瓶罩、小摆件……琳琅满目的竹编作品,让人感受到竹编的千年历史与文化魅力。
从昔日传统手艺无人继承、林盘发展无人关心,到现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为核心,竹艺村以竹里建筑和竹文化为依托,衍生出民宿、旅游、文化手工体验等业态,凭借优美的“∞”型乡村建筑,赢得了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奖。
“竹艺村在林盘修复的过程中,动员群众进行原址重建、房屋修缮,保留了环境中原有的因素,比如树木、道路、水系等。”胥念勇说,颇具风格的黛瓦土墙,干净规整的乡村小路,遍地开花的文创产业,这些让村民惊喜不已。
“林盘的修复,美了环境,也富了村民的口袋。”2017年11月,胥念勇带头将自家318平方米的宅基地和地上房屋整体租赁给崇州市竹湖乡村旅游合作社,租期10年,年租金1.2万元,如今这处旧屋已改造成竹编博物馆。
崇州市大雨村依托林盘打造的“鲜道·幸福里”餐饮区
城乡互动共生,融合发展提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强化城乡互动共生,实现要素转化、融合提升,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创造条件。三年来,成都市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为突破口,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作好示范,为全国借鉴推广提供了样板。
——数字赋能,小农户加快融入现代农业。
“人均不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成都市农村的小农户也很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其创造机会,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曾几何时,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传统农业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作为成都市唯一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的农业大县,大邑县现有耕地面积44.7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39.62万亩,划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18.19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6万亩。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大邑县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全产业链中,向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围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和国家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要求,我们和四川润地农业有限公司利用8年时间探索搭建的‘吉时雨’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正在成为服务大邑县农民的‘新农具’。平台覆盖农田面积达20.1万亩,规模化农场主256个,品类农业服务商55家,农民2.1万人,不断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大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伟介绍。
郫都区广福村韭菜种植基地
走进大邑县三岔镇涌泉村的燕萍农耕家庭农场,连片的冬小麦和油菜长势喜人,农场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了安仁镇、王泗镇、新场镇三个乡镇七个村2000多户的2230亩土地发展种植业。农场主钟艳萍探索“智慧农业产业园+家庭农场+小农户”合作模式,带着小农户一起驶入现代农业的快车道。
“农场主要种植小麦、油菜和水稻,别看这么大面积,实际参与生产经营管理的只有7个人,这得亏用上了‘吉时雨’平台。在平台上能以低于市场价10%~20%的价格订购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物流还管送到地头。”钟艳萍介绍,农场享受到“耕、种、防、收、销、管”全链条、一站式的数字化服务。
数字赋能小农户,粮食生产“芯”模式。大邑县从过去服务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一卖了之”,到如今的“卖、管、服”保姆式服务,不仅保障了农户的主体地位,还打开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通道,让农业实现节本增效,农药减量20%~30%、效率提高30%。
——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实现“加速跑”。
广福村位于郫都区安德街道东部,紧邻中国川菜产业园区,是省级万亩蔬菜基地、成都市“菜篮子”基地、郫都区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乡村振兴精品环线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作者:李永生 何晓霞 沈立宏
《农村工作通讯》2021年第3期
本文由,中国著名文旅专家、古镇黄龙溪得舍大酒店董事长李勇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