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种种困难,农技人员组建起专业攻关团队,建起病毒检测实验室,逐步研发出无土栽培技术,并解决了试管苗从实验室走向田间等问题。到上世纪90年代末,当地马铃薯脱毒技术攻关初见成效,成立了巫溪县脱毒马铃薯快繁中心……
2009年,巫溪县成立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薯光公司),并在文峰镇三宝村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建成马铃薯种薯三级(原原种繁育—原种扩繁—良种生产)繁育体系,实现了脱毒种薯的产业化生产。
3 推广第一批脱毒种薯过程艰难
陈永春介绍,在培育出脱毒种薯后,如何让当地农民改变多年种植习惯使用脱毒种薯,又成为一个问题。
推广第一批脱毒种薯的过程尤其艰难。2009年,薯光公司带着一批脱毒种薯来到尖山镇百步村,动员农民改换品种。
“当时的脱毒种薯市场价为3.2元/公斤,农民自留种薯成本约为1元/公斤。”陈永春说,为推广脱毒种薯,巫溪县对种薯进行了补贴,价格跟农民自留种薯成本差不多,但农民仍然不愿意使用。后来,薯光公司倒贴成本,将脱毒种薯的价格降至0.2元/公斤,比商品薯的价格还低。这下,总算有农民来购买脱毒种薯了。但仍有人不肯种脱毒种薯,甚至还有人用低价购买脱毒种薯后,又把种薯当成商品薯卖到市场上,让人哭笑不得。
当年收获时节,改换脱毒种薯的百步村二社,马铃薯亩产在2000公斤以上,而仍使用自留种薯的地里,马铃薯平均亩产只有600多公斤。这样的结果让卖掉脱毒种薯的农户大呼后悔。后来,当地再推广脱毒种薯时,农民便抢着使用了。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成立后,逐渐解决了当地农业生产所需的种薯问题。到2011年,巫溪县本地所需马铃薯种薯已不用再外调,当年该县还为周边区县提供了种薯。
当年拒绝使用脱毒种薯的村子,现在也成为“巫溪洋芋”主产区。如今,在巫溪县尖山镇,几乎家家都种脱毒马铃薯,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重要的脱贫增收产业。尖山镇大包村村民李敬友,去年种植52亩种薯繁育中心选育的费乌瑞它(一个马铃薯品种),平均亩产1500公斤,按每公斤单价1.6元计算,当年仅种植马铃薯一项,他家便可收入12万元。
4 从“救命薯”向“小康薯”发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巫溪县刚开始研究马铃薯脱毒技术时,所拥有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只有10多份。在粮食短缺时期,对马铃薯种薯脱毒技术的研究,主要是为解决产量问题,让大家吃饱肚子。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马铃薯早已从“救命薯”向“小康薯”迈进。
梁峰铭介绍,近年来,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联合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市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峡农科院、比利时埃诺省农业应用研究中心,收集了来自国内外的优质马铃薯种质资源130余份,开展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利用与品种测试,筛选、培育了一批早熟鲜食、抗病性好、中晚熟优质、特色专用彩色马铃薯。其中,既有用于淀粉加工的加工薯,也有偏重营养健康消费的彩色马铃薯。目前,由该中心培育出的冀张薯12号、青薯9号等马铃薯品种在重庆地区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平均亩产2500公斤,较一般品种提高30%,亩均效益提升600元以上。
在该中心的带动下,巫溪县发展种薯基地6000亩,年产马铃薯脱毒种薯1万吨,发展马铃薯商品薯(巫溪洋芋)38万亩,年产量50多万吨。
科技助力,“巫溪洋芋”逐渐成为该县标志性农产品。2011年9月,农业部批准对“巫溪洋芋”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0年8月,“巫溪洋芋”成功入选首批100个中欧互认证的中国地标农产品。
记者 龙丹梅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隆昌豆杆、酱油)工艺及标准制定人、国家高级食品安全师、中国豆制品•山古坊品牌创始人郑兴明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