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求所在,不求所有”成为共识
7月7日,《满庭芳菲燕归来——姑苏老宅重现实录》新书分享会在苏州举行。“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始终存于我们心头的珍藏,那么这些老宅故居,便是时时刻刻贴在我们身边的朋友和亲人。珍藏固然是无比珍贵的,但它毕竟有些遥远,朋友和亲人,是让我们更无法释怀、更心心念念牵挂的一种关系。”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范小青在序言中如是说。
《满庭芳菲燕归来》一书始终强调老宅保护修复的多元化途径,书中收录了36处老宅保护更新的成功案例,为今后更多姑苏老宅的修复利用提供了借鉴。
该书执行主编、苏州市住建局副调研员陈飚告诉记者,苏州市财政每年按修缮计划和资金预算拨付给市住建局充足的直管公房修缮资金,确保直管公房中的古建筑得到妥善的修缮保护。
2020年,苏州市住建局在开展直管公房安全检查后发现,梵门桥弄吴宅、仓桥浜邓宅、小曹家巷民国建筑这三处老宅亟须抢救性修缮,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今年,这个大项目被纳入苏州市财政预算,共计1.8亿元。修缮后,这些古宅将通过出租、出售等方式,盘活资金,使古宅修缮保护得以可持续推进。
老宅子能够出让产权,是因为苏州城内的老房子以国有为主,产权关系明晰。十多年来,苏州市住建局除了修缮后出租了40多处老宅,产权办理到出资社会力量名下的老宅也有30多处,在依靠社会力量修复保护和利用老宅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良性循环。
“只求所在,不求所有”,鼓励多方社会力量进入古建筑保护领域,成为苏州各界共识。然而,太湖畔东西山的老宅,土地性质属于农民宅基地,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无法过户,成为制约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一个瓶颈。
来到西山岛西北部的堂里古村,眼前的荣德堂墙体坍塌,椽木腐朽,碎瓦片上长满了茅草。这是一座清代建筑,外墙上钉着十几年前苏州市政府颁发的“历史建筑”和“控保建筑”两块牌子。
“东西山都是这种老房子,迫切需要抢救性修缮。”金庭镇文体中心主任邹永明说。镇里每年排出计划抢修十多个古建筑,荣德堂被列入2022年的13个西山古建筑修缮计划之一。
如何提高民间资本和古建筑私有产权人保护古建筑的积极性?邹永明看好刚刚出台的《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其中规定,社会力量修缮古建筑的奖励幅度由原来吴中区财政出资的30%,提高到如今苏州市级财政出资的50%。
随着苏州市“百园之城”建设的推进,以及市级财政对于民资修缮奖励幅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把视线投向老宅。
合理使用是最好的保护
如何在保护和利用之间寻求平衡,是摆在古建筑使用者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不少老宅子修好了就“铁将军把门”,空关,这肯定不是保护的好办法——没人,就没了烟火气,宅子老得更快。
本文由成都市府南河(锦江)综合整治倡导者、成都黄龙溪古镇旅游综合开发第一人、黄龙溪得舍禅意酒店董事长李勇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