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掌握成都平原越冬水鸟的物种组成、种群规模、分布现状及其变化情况,保护候鸟及候鸟迁飞通道和越冬地。1月7日,第七轮成都平原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在成都、德阳、绵阳、自贡、眉山、乐山、雅安、宜宾、遂宁、资阳、泸州等十一个市州范围内同步展开。同时,本次调查也对在成都平原越冬的猛禽进行调查,对成都平原越冬的青头潜鸭进行了特别的调查关注。
扩大了调查区域
1月8日,记者从成都观鸟会获悉,本次调查在第六轮的基础上扩大了调查区域,除了传统的狭义和广义成都平原外,在原有岷江、沱江和青衣江调查区域的基础上,增加了沱江、涪江中下游和部分长江干流等区域,对调查点位进行了优化调整,涵盖了河流、湖泊、水库、荷田等湿地类型。
成都观鸟会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调查团队等对各片区调查数据进行汇总、统计、梳理和核实。因为调查区域大幅扩增的原因,本次调查共记录水鸟89222只,个体数量多于第六轮的52736只,为近年新高。其中,成都片区23096只,德阳片区7606只,绵阳片区29334只,自贡片区512只,眉山片区7865只,乐山片区2870只,雅安片区3926只,宜宾片区2731只,遂宁片区10588只,资阳片区178只,泸州片区516只。
调查于1月7日8:00开始,18:00结束。来自林草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观鸟会组织、自然教育机构和社区基金会的200多名志愿者奔赴岷江、沱江、涪江、青衣江等流域和部分长江干流41个区域的100多个点位开展调查。
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水鸟75种
在物种多样性方面,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水鸟75种,分属于6目11科,较第六轮的68种增加7种。其中成都兴隆湖记录到的草鹭、新津记录到的黑尾塍鹬、蒙古沙鸻、彭山记录到的普通燕鸻、宜宾记录到的鸿雁、绵阳记录到的丘鹬和小白额雁等7种水鸟为同步调查新增记录鸟种。成都平原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总记录鸟种达到8目16科89种。占到四川水鸟种类的52.66%(89/169)。
值得注意的是,青头潜鸭和中华秋沙鸭这两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均有记录。其中青头潜鸭7只,分别记录于邛崃泉水湖和德阳旌湖。中华秋沙鸭19只,分别记录于岷江都江堰段、青衣江洪雅段、绵远河金堂段、青衣江雨城段等多个地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则有小白额雁、鸿雁、花脸鸭、鸳鸯、斑头秋沙鸭、黑颈鸊鹈、角䴙䴘、鹮嘴鹬、小鸥、白琵鹭等10种。
根据调查记录信息看,调查区域鸟种及数量均呈现一定幅度的波动。总体而言,成都平原越冬水鸟状况基本保持稳定。在调查中未见水鸟大量死亡等情况。个别河段及湖泊存在建设施工干扰、植被轮替失当、钓鱼压力过大、涉水旅游惊扰等对水鸟越冬造成一定程度威胁的因素。
另外大成都地区越冬猛禽调查,共有14笔记录,经成都猛禽研究团队核实确认为6种22只,具体为白尾鹞1只,红隼1只,游隼1只,雀鹰3只,普通鵟9只,凤头鹰3只,另有4只未识别。(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