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在重庆举行的“邻水邻渝 同城融圈”夏季大会战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签订的9个协议中,有4个都是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此外,重庆汽车摩托车行业协会、重庆市汽车配件行业协会、重庆汽车工程学会还分别与邻水签订战略协议。
在此几天前,大渡口区·渠县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工作座谈会上,四川德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代表称,彼时在座的有5家大渡口区摩托车、汽车领域企业,他们很愿意就新能源汽车配套展开合作。会上,重庆虬龙科技有限公司也向渠县的一家生产车辆座椅面套的企业抛出橄榄枝。
在这背后,川渝汽摩产业互动日趋频繁,车轮上正跑出万亿集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将共同打造汽车万亿级产业。
近年来,成渝两地逐步形成集产业研发、制造、销售、维修为一体的汽摩综合体系,为打造世界级汽摩配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汽摩综合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10%。
“目前长安汽车有三分之一的供应商来自四川,每年有超200亿元的合作大单。”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副总经理高丽蓉介绍。
赛力斯在川渝本地配套率也逐步提升。如赛力斯汽车的动力电池来自四川宜宾的宁德时代工厂,后桥总成及后车架来自四川建安有限公司,全车线束来自四川泛华电器有限公司……
以四川邻水县为例,其拥有四川省汽车(摩托车)产品出口基地、重庆空港工业园区配套产业园等,县内70%的企业来自重庆,80%的产品配套重庆。邻水现有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企业52家,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主要生产汽车内外饰件、汽车电器等,拥有为长安、吉利等主机厂配套的一二级供应商20余户。
在重庆同样也有海斯坦普、戴卡捷力、延锋安道拓等近百家企业对四川进行配套。时时刻刻,都有成百上千辆满载汽车产品的货车,奔驰在巴蜀间的道路上,衔接成链、密织成网。
目前,仅在汽车领域,川渝就已有汽车整车企业45家,各级配套商达到1600多家,年产值超7000亿元,汽车年产量近300万辆,占全国比重达到12%。
同样在摩托车产业上,川渝也在加速“双向奔赴”。3月27—28日,在资阳市“绿色低碳 智行天下”——成渝地区两轮车智能与电动化创新合作研讨会上传出消息,位于资阳临空经济区的成渝电动车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授牌。该园区规划面积500余亩,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0余家,意向入驻企业30余家。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副局长易旸介绍,目前,川渝两轮电动车年产能已超过1000万辆。未来,两地将合力打造智能电动新高地,通过联合两轮车生产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重构产业生态和市场格局,同时引导骨干企业将车载芯片、车载操作系统、北斗导航等新技术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试点融合,推动产业合作模式和企业形态优化升级。
被誉为中国摩托车之都的重庆,目前已有爱玛、雅迪、台铃等电动摩托龙头企业入驻。此外,宗申、隆鑫等本土摩企也持续发力,纷纷新推出电动摩托产品。资阳也于去年新引进了上海骑时keeway高性能电动交通工具西南生产基地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能有100万辆,将成为四川最大的电动两轮车生产基地。
川渝汽摩产业的互动不只停留在简单的生产配套、技术布局上,更通过融合呈现出一系列令人惊喜的新变化。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表示,汽车是成渝两地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且互补性非常强。重庆的整车发展优势明显。四川则在电池原材料、动力电池和绿电供应等能源和智能网联软件开发方面优势明显。“根据两地资源禀赋,加快构建绿色的川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在产生‘1+1>2’的效果。”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副总经理高丽蓉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她认为,长安汽车每年有多款智能化新能源车型上市,一方面急需加强与四川在软件技术方面的补链延链,另一方面,也将受益于四川在这方面明显的人才优势,加快重庆软件人才的引进和提升。
日前,大足石刻文创园汽摩运动生态越野赛道正式启动,预计今年5月举办首场赛事。这也是川渝地区首条汽摩运动生态越野“赛、训、教、测”多功能生态标准(认证)赛道。
雄厚的产业基础,紧密的产业链创新联动,川渝两地汽摩产业正乘势而为携起手来,抢抓机遇,整合资源禀赋,唱好“双城记”。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