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晚,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播出第三集《聚焦脱贫》,其中回顾了安徽阜阳的“刷白墙”事件。“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为了面子、丢了里子,好多问题没有解决,好多庄台路灯都没安,断头路还没修好,拿出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刷白墙。”时任安徽阜南县郜台乡党委书记戎泽军说。据统计,这项面子工程共花费财政资金799万余元。(1月15日 共产党员网)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位居第一。确实,“民以食为天”,只有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改善了,才能从事其他一切工作。但是,“四个全面”不是孤立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在为小康社会的建成作铺垫。因此,小康路上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彻底消除贫困,让广大群众摘掉穷帽,再向小康迈进。而脱贫致富奔小康,并不是“刷白墙”,并且是“刷白”外墙能解决的。将有限的扶贫资金花费在“刷白墙”上,让光鲜的“亮点”成为民生的“痛点”,实实的不该。
“刷白墙”眼光不明忽视“刀刃”在何处。俗话说:“钱要用在‘刀刃’上。”在脱贫攻坚中,政府有限的扶贫资金,就是用来补齐深度贫困地区的“短板”,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地方发展的“短板”几乎就聚焦在基础设施上。在基础设施中,道路的畅通又是重中之重。“要致富,先修路”,这句通俗而经典的口号,道出了交通条件对于地方发展举足重轻的作用。因此,就安徽阜南县郜台乡这样的地方,解决好“断头路”等基础设施,才是地方发展的“刀刃”,而将大量的资金用在“刷白墙”上,虽然可以临时应付一下“人居环境”,而“刀刃”没弄好,其他问题照样不能解决。
“刷白墙”目标不准忽视“成色”有几许。脱贫攻坚,贵在“成色”,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真扶贫、扶真贫”,就是要有针对性的从不同的侧面开展扶贫工作。因此,整个扶贫工作必须牢牢抓住“成色”这个“牛鼻子”,整个扶贫工作的方向才不会“走偏”,“最后一公里”才会顺利打通。要实现脱贫攻坚的如期“交账”,就当从贫困群众脱贫最需要的地方入手。至于“外墙”是不是“白”,那仅仅是一种感官上的表象,并非“成色”所在。忽视“成色”有几许,只管以“面子”工程应付上级,实则是对民生的亵渎,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
“刷白墙”动机不纯忽视“使命”是什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党员干部更当明确“初心使命”的深刻内涵。不管采用什么方式,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才是应有的“动机”,这个“动机”一旦不纯,就会偏离了“初心使命”的轨道。就“刷白墙”来说,如果是在解决了其他贫困问题基础上的附加工程,倒也无可厚非。而安徽阜阳,在省委严肃批评了一些地方刷白墙、搞面子工程,要求省纪委监委立即调查,立行立改后,仍然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也许,领导干部的心中已经不清楚肩上的“使命”到底是什么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怎么忽悠上级。
诚然,在工作中打造一些“亮点”是应该的,但那一定是真正的“亮点”,是建立在百姓“幸福”基础上的“亮点”。作为各级党政部门,就应当把目光先从个体的贫困户转到整体脱贫上来,首先完善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针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帮扶,而不是把“刷白墙”这样的“面子”工程放在首位。当煞费苦心打造的“亮点”成为了民生的“痛点”,那就和“初心使命”背道而驰了。对“刷白墙”这种花钱不办实事的行为,监管部门当多一些下沉式调研,莫让“亮点”成“痛点”。(文/黄自怀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关口小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