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甘肃兰州开往武威南的7505次列车是一列老式绿皮车。这趟列车串联起兰州和武威之间的十几座小站,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已经运行了近四十载。票价便宜、乘坐方便使得这辆列车成为沿线乡村群众进城购物、售卖农产品、探亲访友、外出打工的首选交通工具。今年春运,这绿皮车依然行驶,讲述着时光的故事。
在高铁时代的当下,“复兴号”、“和谐号”成为了春运出行的“主力”。一条条银色巨龙驰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让人民的出行更加便捷更加幸福。高铁为当今社会新晋的“网红”,更为新时代下的“四大发明”之一,其运输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在没有通高铁的山区乡镇,慢火车为城乡之间搭起了交流的桥梁,跑出了满满的民生幸福。
高铁、动车是交通运输的“主角”,“慢火车”的身影与时代格格不入。但“慢火车”并没有就此从交通的“舞台”上消失,反而是以“慢身躯”在山林草野之间,迈着“铿锵”的步伐继续前进。“慢火车”以慢速度跑出了城乡经济“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城乡之间交流过少,导致的贫富差距过大的现状。
面对城乡交通设施尚不完善的情况,“慢火车”的开行解决了人民出行返乡的需要。同时,亲民的票价更是深受沿线居民的喜爱。但不管是从市场收益而言还是公司企业运营层面来说,“慢火车”根本没有任何的经济收入可言,完全是“赔本”的买卖,“慢火车”完全不再有开行的必要。但为何“慢火车”却依能在城乡之间开行数十年,归根到底还是“慢火车”的公益属性。
铁路部门贯彻落实国家的政策与方针,积极践行着自身的承诺与初心。本着“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美好愿景,“慢火车”开行几十年间逐渐成为了山区乡镇人民的“致富车”、“赶集车”、“校车”、“婚车”。随着社会的发展,或许不久的将来高铁网将会延伸到所有的偏远山区,但是只要人们有需要,公益性的“慢火车”将会一直开下去,因为它不仅承载着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重任,更承载着铁路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文/陈松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镇火车站)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