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中国组织人事报》以《一位贫困村村支书的三个梦》为题,报道了江西瑞金市大坪乡黄沙村党支部书记黄日生带领群众圆了“宜居梦”,做起“致富梦”,提出“健康梦”的脱贫攻坚“三部曲”。在脱贫攻坚中,确实有些基层干部缺乏规划和统筹意识,不善因地制宜,在工作中分不清轻重缓急,“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一样事情都干不好。而黄日生的“三个梦”,是贫困山区脱贫攻坚决胜的一个缩影,同时也给更多的偏远地区实现兜底脱贫,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论和方法论。
改善基础设施,实现“宜居”是脱贫的大前提。衣、食、住、行是人类活动的全部内容,在温饱问题得到全面解决的基础上,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的改善是脱贫致富的大前提。我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强调的是交通设施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从意识形态来说,百姓的意识提高也是相当重要的。江西瑞金市大坪乡黄沙村就是例子,“老表们住惯了老房子哪里肯拆”这样的落后意识是阻碍脱贫攻坚的第一道“关口”,。面对问题,黄日生没有一下子就搞些高大上的项目,而是从动员搞好“土坯房改造”开始。要从思想意识上改变群众根深蒂固的旧观念,需要下“铁杵磨针”的功夫,“白天劝夜里说,头天晚上答应了,第二天又反悔”在工作中屡见不鲜,但黄日生没有退步,不怕“磨破嘴,跑断腿”,多方协调,提高的百姓意识,使“宜居”梦想得以实现。
合理规划产业,确保“致富”是脱贫的最关键。解决了基础设施中的“宜居”这一前提条件,群众的“致富”热情自然也就被点燃了,因为居住条件好了,更需要经济收入来维持。而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为此,黄日生因地制宜规划了立体化产业,将平整的土地全部流转整合,建起了大棚;同时,将特产“甘南脐橙”和当地的蜜蜂喂养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条立体的产业链。此外,黄日生还抓住当地“红军村”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叫“老表们”把空房改成民宿,搞起农家乐。通过这样的资源整合,农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先前“要我富”的被动局面得到了彻底的扭转,日益“鼓起来”的钱包,让群众看到了无限的希望。就这样,“致富梦”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一步步实现着,百姓们精神振奋,笑容灿烂。
提高群众素养,维护“健康”是脱贫的高境界。环境改变了,“兜里“有钱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更高的境界便是精神世界的充实和身体健康的保证。作为经商回村任党支部书记的黄日生,不满足于百姓生活的“菜篮子”和“钱袋子”,将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精神境界的提高提上议程。他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和文艺舞蹈队,搭起农民戏台,开设道德讲堂,建立妇女之家、留守儿童之家,办起孝心食堂等方式,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并从中让村民在潜移默化里接受多层面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华孝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了,自我发展的劲头就足,方向就对,方法就好,成功率就高。“光兜里有钱不够,精神也得富足。”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那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精神富足”才是脱贫致富的高境界。
“看见他,我就觉得苏区干部又回来啦!”这是一名老党员对黄日生最朴实的评价。“苏区干部”是怎样的?那就是扎根群众,并领导群众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在当今,我们的“奋斗”不再是“打土豪分田地”,而是要让一个地方在脱贫奔康的路上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那种“输血式”的扶贫是办不到的;唯有实现“宜居”、“致富”和“健康”这三个梦,改善基础设施,合理规划产业,提高群众素养,才能具备“造血”功能,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小康。(文/黄自怀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关口实验学校)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