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全国CPI相较于上月扩大了涨幅面,达到了8年来的首次“破5”,依照相关方面的分析,属于三重因素的叠加,主要是春节节庆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及今年与去年春节错月、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的影响。受疫情影响和春节假期延长,“在家居住”影响了餐饮、娱乐、交通等产业的活跃程度,与节庆有关的关联产业处于“寒潮期”。
疫情对全年经济的影响相对有限,达到什么程度则难以量化。疫情会影响物价上涨的周期,让涨幅回落的时间被拉长,公众将承担更多的生活生产成本,在消费支出上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收入或者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会对消费的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包括购置的冲动也会受到限制。
消费是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成本过高就会带来消费不振,消费结构的走偏或者失衡,也会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更为复杂的因素在于,受“防控疫情是压倒当前的头等大事”的政策性因素,各地在防控疫情上不遗余力,一些地方限制人员流动等政策的实施,对当前复工复产带来很大的干扰。时下,春耕生产在即,去年各地制定的生猪产能恢复的政策也需要尽快落实落地,在各地防控政策不断升级,“限制人员流动”和“谨慎性恢复生产”的依然成为最主要的防控原则,保供降价的任务就变得异常艰巨。
恢复产能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一些短缺性产品的价格上涨,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甚至造成了一定的社会焦虑与不安,比如与防疫情息息相关的口罩,防护物等依然紧缺,在给公众出行带来不便时,实际上也影响着复工复产的进度。按照复工复产的技术规范和防护条件,应落实企业疫情防护的主体责任,做好生产计划安排、消毒灭杀防范、做好防护物质和人员配备,严密职工健康监测、加强环境卫生和就餐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但如果连基本的口罩、体温计、消毒液都无以满足,对于人员相对集中的生产企业就不具备复工复产的条件,时间就会进一步被延后。
除此之外,具有明显季节性、地域性的农牧产品,比如水果、猪肉、禽蛋等,如果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则会成为物价上涨的关键因素。2019年以来,因生猪产能不足导致的价格上涨状况还没有得到改善,若不能有效的尽快恢复生产,情况很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善。同时,恢复生产关乎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具有基础性支撑地位。
从物价上涨的因素来看,当前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协调统筹推进,尽快复工复产。这既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分类指导的政策,又要实行全国一盘棋,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基础上,尽快指导和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让复工率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要不误农时做好农牧业生产,畅通物流保证供应,让价格上涨尽快恢复在合理区间,为全年六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股价涨幅维系民生,关系经济的可持续性,充足的物质保障既是打赢防疫阻击战的题中之义,也是提升公众信心指数的关键之举。
推动企业平稳复工复产,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要内容,中央已作出了统筹安排,各地应尽快落地。复工可给疫情防控带来压力,但复工率低导致供应不足也增加了物价继续上涨的风险,在防控任务和要求并未降低的情况下,做到防疫与复工协调统一,关键在于要按照科学、合理、适度、管用的原则,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分批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把复工复产作为检验解决危机的能力和提振信心的有效手段,尽快落实并用实效给予评判。(文/唐伟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绥安街道办事处)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