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为减少老年人到医疗机构就诊次数,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同时保障患者治疗要求,北京市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明确诊断并需要长期用药的,接诊医师在保障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增加开药量到三个月。如果老年慢病患者开药不方便,也可请家人代替开药,医院会做代开药登记。(2月26日《北京青年报》)
众所周知,患者到医院就诊配药,医生一般情况下最多只能给患者开具一个月的药。这既是医院的一项“常规”,又是防止患者配药过多造成过期或浪费。
可眼下,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尽量避免人与人之间的交叉感染,以防疫情的传播、扩散和蔓延,是防疫的“重中之重”。而医院作为一个公共场所,每天进进出出的患者和患者家属不计其数,是一个极易感染病毒的重点区域。因而,医院防疫任务重,不容任何“疏漏”。
但由于一些患者,尤其是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他们长年“以药相伴”,加之每次上医院配药只能配一个月的药,因此,他们不得不经常往医院跑。可如今,疫情严峻复杂,如果为了配药而经常“跑医院”,这势必大大增加了病毒感染的风险,不但不利于疫情的防控,而且也严重威胁着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因此,笔者以为,北京市提出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明确诊断并需要长期用药的,接诊医师在保障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增加开药量到三个月的做法,无疑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妙招”。这既解决了患者跑医院配药的次数,又打消了患者生怕“断药”的顾虑。同时,这也大大降低了患者之间的相互直接接触,有效地预防了疫情的传播、扩散和蔓延。可以说,“增开药量减少就诊次数”之举,也是防疫“妙招”。笔者以为,此举值得点赞,值得提倡,更值得各地医院的借鉴和推广。
当然,“增开药量”必须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身体安全,切忌盲目乱开药、乱增量。否则,不但会好心办坏事,而且也会给防疫工作“添堵”“添乱”。
但愿各地不妨多多学学北京市推行“增开药量减少就诊次数”的好做法,多些便民“好服务”,多些防疫“好招数”,既让患者避免病毒感染,又为疫情织密“防控网”,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狙击战。(文/廖卫芳 浙江省开化县会计核算中心)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