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上下齐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刻,深圳商报&读创携手慈善捐赠溯源平台“善踪”,让每一次爱心捐赠都可知“从哪来”“到哪去”。3月5日起,读创用户登录APP,便可在“区块链技术”和“互联网公证”的“双保险”下,实现从发布捐赠需求到接收捐赠全流程公开可查、可追溯、可反馈,且不能篡改或删除,让公益更加透明。(3月6日《深圳商报》)
非营利组织作为第三部门参与了社会第三次分配模式,进行扶贫济困和弱势救济,能更好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缓解不安、降低苦难和促进和谐。公益慈善组织绝大部分的收入和收益来源于对外募捐,承担着“替人花钱”的公共责任,其特征和使命要求公益组织须恪守公开透明的底线,以此为基础进行规范化运作,才能赢得社会大众的高度信任,保持旺盛的公信力。反之,若因暗箱操作让形象受损,公众信任度下降得越快,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伤害就越重。
规范治理和公开透明是公益组织公信力的两大支柱,尤其需要实现所有环节的公开透明。是全面彻底的透明,还是局部有限的透明,在结果上会呈现出极大差异。GTI项目发布的 2015年度民间公益组织透明指数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民间公益组织透明度平均得分上升到32.44分,较之过去有了极大的进步,但在财务信息和内部治理信息上的披露较少,还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实现全方位、全景化和彻底性的信息公开,需要在手段、方式、渠道和平台上进行创新。“善踪”慈善捐赠溯源平台依托于“区块链技术”和“互联网公证”,解决了“从哪来”“到哪去”两个关键问题,用技术手段解决了信息透明的关键问题,其做法值得充分肯定。
当然,公众对公益组织的信息透明要求远不在于此,他们需要公益组织做得更开放而彻底,比如公益组织的决策过程,决策方式,外界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这方面,马云公益基金会“开门开会”的做法就具有极强的示范性,该基金会在1月召开三届二次理事时,不仅邀请外界旁听,还将会议过程全程录相公开并发布到网上,接受社会监督。公益组织的决策机构在决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包括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计划,审定年度收支预算及决算等时,能对外全程公开不仅是一种形式创新,更是一种主动走出去接受监督的尝试,体现了“公开办公益”的鲜明导向,是更高层次的全程透明溯源服务。
公开透明是公益慈善组织的生命线,也是公益慈善事业的生命线。信息公开透明才能创造条件接受外界监督,反之,若信息不透明不公开不真实,外界就很难实施有效监督,既会增加公众对暗箱操作等行为的合理性怀疑,也会给某些违规现象提供方便。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信任度的降低,也影响了其参与公益事件的热情,使得公益作为“治愈人类和世界的良药”,其功能无法得到更好的发挥。
由此而言,无论是接收捐赠全流程可查、可追溯、可反馈的“善踪”溯源,还是用视频直播理事会议,都以搭建公益透明服务的平台,为提高公开透明作出了示范,回答了“公益慈善组织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真正的公益不能靠一个人来做,而应当是所有人来做,通过公开透明化来唤醒大众,是一个公益组织的终极使命。以透明化提升公益组织公信力,鲜明导向激活更多人的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才会行稳致远,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文/唐伟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绥安街道办事处)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