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政府发布通知,批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壤塘县、阿坝县,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炉霍县、色达县等16个藏区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此前,四川已有16个藏区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四川藏区实现全域脱贫摘帽。四川藏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为确保四川藏区如期脱贫,四川各级党组织精准施策,集中优势兵力攻克贫困堡垒。(3月12日 《光明日报》)
读到这则题为《开对“药方子” 拔掉“穷根子”》的报道,就想起此前听到的一位农民朋友的谈话。他说,在偏远山区,要真正实现脱贫,没有产业扶持是万万不能的,政策普惠解决的那点资金是治标不治本。这位山里农民所说道理,其实是不言而喻的。偏远的地方,自然要受到环境、交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要从根本上脱贫,就要有不断的“源头活水”。就像大自然的雨水一样,需要源源不断,如果突击一下就长时间缺乏,那再大的雨也不能解决问题。这“源头活水”,最重要的就要靠党组织的精准施策。
四川藏区完全属于最偏远的深度贫困地区,倘若单凭那点政策享受,注定不会有这么突出的阶段性成效。而四川针对藏区的具体情况,尽锐出战, 集中力量攻坚拔寨,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为支持藏区脱贫,四川不仅派出了强大的“攻坚队”,还在政策和资金上提供了坚强的保障。这样,各级党组织以党建作为脱贫攻坚的引领,层层落实,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了这样坚强的“堡垒”作后盾,各项工作就会因地制宜、有条不紊地开展。
脱贫攻坚,贵在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绝对不能盲目地发展那些不切实际的“产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因地制宜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来。四川藏区脱贫的“药方子”怎么开?立足藏区脱贫攻坚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产业发展、住房建设、生态保护利用、教育扶贫和社会保障等工作,努力提升藏区“造血”能力,增强藏区发展内生动力就是精准发力的方向。有了凝心聚力的组织,那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以及特色优势产业就能打造出特色优势品牌,促进脱贫攻坚进程。
有党组织的领导,既杜绝了地方发展的盲目性,又能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与此同时,四川的“药方子”还从“病根”入手,将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落到实处,在藏区启动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在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组织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到内地优质职业学校,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教育培训,并尽力帮助实现就业。这一系列的举措,为了彻底拔掉穷根,走出一条“希望之路”作了良好的铺垫,让教育的发展更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着眼长远,确保持久稳定脱贫。
就在举国上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的时候,四川藏区实现全域脱贫摘帽,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深度贫困地区借鉴。当然,不是说要生搬硬套四川的做法,而是要具备“各级党组织精准施策,集中优势兵力攻克贫困堡垒”这样的理念,并落实到行动中。须知,“穷根子”就像人体的“沉疴”,没开对“药方子”是万难治愈的。而这开“药方子”的,不是扁鹊、华佗,而是我们的党组织,是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我们深信,有了精准的“药方子”,再顽固的“穷根子”也会被连根拔除,赢得全面小康的伟大胜利。(文/黄自怀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关口实验学校)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