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要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复工复产步入“快车道”,各省市纷纷因地制宜,开出了复苏经济的“药方”,包括补短板,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减税、贴息、免租金,打通企业发展“大动脉”;运用保险、税收手段对受疫情影响企业加大支持力度;提振消费,畅通经济末梢“微循环”……例如南京、合肥、浙江、济南、青岛、重庆等全国不少城市,已先后宣布将向市民发放消费券;多个省市拿出了景区旅游优惠政策;部分地方探索有限放开个别行业的限制政策,等等。各地在恢复经济、拉动消费领域的探索和采取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月有余,虽然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经济社会活动远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从全球经济形势看,新冠肺炎疫情大有引发经济衰退的趋势。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对各级党委和政府而言,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是一项必须完成好的硬任务,消极作为、保守作为就是严重失职。压力既是动力,危机可以转为契机,变量就在于能不能激发主动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经济发展能不能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取决于市场各主体的表现。此次疫情对各类服务性企业影响特别严重。扩大居民消费,启动实体商店消费,能有效快速地恢复服务性企业的经营信心。各级政府不仅要拿出有效的政策,更要带头促进消费。近日,呼和浩特要求暂时关闭单位集体食堂,鼓励干部职工到餐饮企业用餐。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的质疑。小道理是要服从大道理的。网友的质疑是可以理解的,但面对疫情这个前所未见的冲击,任何尝试都是创新,我们更应持包容和理解的态度。餐饮行业是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几个行业之一,特别是其中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境尤为突出。各地政府制定“新政”、采取一些临时性举措,目的是带来新的改变、带动消费,尽快恢复城市往日的“烟火气”。客观地说,即使呼和浩特所有的干部职工都下馆子,所能带来的消费,对于当地受损的餐饮企业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但其起到的示范作用,影响是深远的。
履险如夷,事在人为。更多的振兴经济政策,不妨积极试行起来。比如,不搞“大水漫灌”,但为企业减税降费、降低成本的“放水养鱼”措施应该坚决执行;帮助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可以提供贴息或低息贷款,落实好税费等政策;等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下好精准功夫,趋利避害用好有利条件,为经济企稳提供有力支撑。
艰难时刻,没有谁能独善其身,惟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能共克时艰、安渡难关。经历了疫情考验的中国,还远没有到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还需要经历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很大挑战,还需要稳妥纾解疫情带给经济社会的较大冲击以及各种潜在影响。凡事做最坏的打算,付出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我们一定能从容应对一切可能的风险,努力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岳坦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