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又是一年清明节,受疫情影响,今年提倡“非现场”祭扫,于是趁着夜晚的时光,在脑海中“翻阅”起已故亲人的点点滴滴。倏然间,祖父那“清明”的形象又浮现于眼前,关于他生前的林林总总,是那样历历在目。祖父是个只读过一年私塾的农民,去世时83岁,至今都已30余年了,可他对家人的要求,对子女的教育,叫人永生难忘。
不是诗人,但用诗词古语作家训,教育子女行正道。“早起三朝当一工,休要睡到天大明;若是一家都起早,何愁家内不兴隆。”孩提时,就常听祖父念叨这样的句子,虽说不太懂得个中含义,但从祖父从不让我们弟兄睡懒觉上也大概知道了这几句话的意思。后来才明白,祖父念叨的这些,都是从那本破损不堪的《宗谱》里学来的。祖父文化不高,喜欢把《宗谱》里的诗呀、词呀的整天吟诵。“有田不耕仓库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库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这样的家训让我们从小知道了读书的重要。祖父虽不是诗人,但对《随身宝》《增广贤文》等却是那样的耳熟能详。“相交朋友要忠正,莫与浪子结成群”,告诉我们要谨慎交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教导我们从小要勤奋刻苦……就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我们弟兄几人从小就懂得了什么叫“堂上双亲是活佛,何必灵山朝世尊”,什么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这样,在祖父永远不知道疲倦的唠叨中,我们全家人都一直过着遵纪守法的日子。
不是党员,但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和家人。记忆中的祖父,总是那样的慈祥,也是那样的严格。他虽然只是个“党外人士”,但对党的方针政策看得比生命还重。他除了吟诵那些家训警言之外,还对当年的“毛主席语录”也是颇为尊崇,特别是“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等语录,不但能背,而且还特别喜欢用他那走调的“黄腔”吟唱。相比之下,祖母就没有祖父那般的“根红苗正”,因为祖母娘家是“地主”。一个是地道的“贫下中农”,一个是挂名的“地主子女”,在一个家庭里,也难免产生“路线斗争”。祖父虽说和蔼慈祥有加,但在路线和原则问题上毫不含糊。在家里,如果祖母、父亲说出了违背党的原则的话,他会一脸严肃,冲着祖母吼:“地主分子还想翻案不成?”真的叫人啼笑皆非,不过,笑过之后,全家人受到的启发很大。就这样,我也在祖父那朴实的胸怀里一天天长大,从小就养成了“胆小”的性格,凡是违法犯规、损人利己的事情,都不敢去做。
不是伟人,但一直倡导做人要有“骨气”,要有“肚量”。那时集体化,生活困难,一家大小很少有吃饱的时候。一次,我从生产队的玉米地里掰回几个嫩玉米棒子。祖父知道后忍着肚饿勃然大怒:“谁叫你这么干的?我早说过,穷人就要穷得‘硬肘’。提好玉米,跟我去见队长。”队长了解情况后,赞许地说:“好样的,穷得有志气。”我虽然当时心里不服气,但从那以后,再以没有偷偷拿过别人的东西。再有一次,祖父和队里的那位水力磨面厂管理员为了一点小事吵了起来,并且道理全不是他输。上午吵完,下午祖父从磨面厂经过时,发现木制齿轮运转不正常,管理员又不在,他便去鼓弄。谁知手还没离开,轮子一下滚动了,把他的中指切断了一寸多长的一截,当即昏迷。那位管理员闻讯赶来,惭愧地把祖父送到了医院。由于医疗条件落后,祖父右手的中指便永远短了一截,但他说自己从不后悔。就这样,我也从小就懂得了什么叫“穷得‘硬肘’”的“骨气”和“能撑船”的“肚量”。
莎士比亚说:“没有比正直更富的遗产。”祖父留给我们的确实就是平凡中的那份“正直”无私。那些劝人为善的古诗古语是他的最爱,紧跟党走是他的追求,穷得有“骨气”,不与人计较是他的心胸。祖父八十多年的生活平淡无奇,但那清清白白的一生富有强烈的时代元素,至今乃至今后都不会过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我们更当誓做“清明”、“正直”之人,砥砺而前行。值此清明,谨以此文祭奠一生“清明”的祖父,同时自勉之。(文/黄自怀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关口实验学校)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