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基层减负年”工作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教训,围绕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从持续筑牢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坚决纠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进一步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切实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党的作风建设的显著特征。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维护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监督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是媒体的重要关注点。不担当不作为,形式主义搞得再花哨、再隐秘也是伪忠诚。搞形式主义的伪忠诚者,口号空喊,政令空悬,政策空转,发展空白,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政府声誉,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应该看到,形式主义这一顽疾由来已久,并不只存在于脱贫攻坚领域,也不只限于基层。一些老问题并未彻底铲除,一些新变种又粉墨登场。如,发文件红头改白头、正式改便笺,同一议题会议层层重复开,过多要求基层提供视频图片资料作为工作佐证,调研扎堆流于形式干扰基层工作,以“属地管理”为由搞责任“甩锅”,等等。
基层干部是直接为群众服务的,因此对他们的评价,群众最有发言权。但是,现在评价一个干部,尽管也要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但往往还是不够深入。而上级评价干部的依据是什么呢?一是看材料,二是听汇报。这就存在力所不及的难题。上级要完成督察考核任务,就不得不依赖基层提供的资料和数据,而又难以对资料数据是否客观、全面反映了民意做出考核。用文件传达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就是因为这是低成本完成考核任务的现实方式。上级来基层考察,短时间内也无法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正是因为群众参与度不够,上级评价基层干部时可能存在主观性问题,让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人钻了空子。有的地方为了迎接上级检查把秃山涂上绿漆,有的地方在建设新农村时把沿街的房屋外表粉刷一新而内里仍是破破烂烂,有的地方在“厕所革命”中仅仅安装马桶却不安装下水管道……这些损害群众利益、损害干部形象的形式主义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监督缺位造成的。如果群众有充分的监督权,这些现象还能轻易发生吗?如果群众有充分的监督权,当地干部还敢随意弄虚作假吗?正是因为群众参与监督不够充分,形式主义的问题才能长期存在,并花样翻新。
群众是否得到实惠、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升,群众最有发言权。在基层治理中,进一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治理思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就能更好地考核干部、评价干部。目前,有的地方在探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向群众公示政府的工作内容,欢迎群众监督,但这种监督还是停留在临时的一般性的层次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为制度化、法定化的常规之举。
治理形式主义,一方面要积极为基层减负,合理规划基层干部的权责,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群众监督,让群众说话,让群众参与。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文/杨枚冬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报京乡人民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