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应景造势、不解决问题的会议,做到真减负、减真负”,近日中办印发的《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再次对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提高会议质量提出明确要求。(4月28日《人民日报》)
真正为基层减负,持续解决形式主义问题,精简会议是绕不开的话题。体制内沟通事项、解决问题,更多通过会议形式交流,本来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然而,脱贫攻坚这些年,各种会议层出不穷,虽然各地纷纷出台措施,把精简会议作为为基层减负的重点,但始终“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彻底根治。某些地方,基层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局长们成日穿梭于各种会场,成了“开会专业户”,既耗费时间精力,又浪费来往车船费。难过的是,开会耽误了主责主业的开展,因为赶着要开会,“开会专业户”们该签字的文件没签、该协调的问题没解、该检查的事项没做……会议频繁已成为工作质效的“绊脚石”。
精简会议难有成效,原因有三种:一是有的领导干部想干事但不会干事。表现为有些领导干部能力水平不高,寄希望于以会议贯彻会议精神,不管大事小事,除了开会就没了解决办法;二是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担当。表现为迷信“留痕主义”,寄希望于会议安排,留取照片做资料、上新闻、捞名头,实际是为了推责卸责炮制会议大戏,实际会议内容泛泛而谈、叮嘱啰嗦,对推动工作毫无实际价值,极少数领导干部甚至把会议材料作为搪塞推责的“证据”;三是工作潜规则使然。开会是体制内常见的状态,很多人对此有着莫名的惯性思维,甚至上级检查督导下级都将“是否开会安排部署”作为必查内容,迫使下级按照上级指示开会,避免检查督导时出错,这是基层会议频繁的无奈。
按理说,开会是为了传达精神、明确指示,推动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是带着强烈目标性的。然而,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有些领导干部不设门槛开会,会上亮个相、讲两句就算完成任务,自己乐的做个“甩手掌柜”,就等着下级上报数据、汇报结果。基层干部反感的是,有些领导干部会议讲话逻辑混乱,啰里啰嗦抛离主题,苦口婆心几个小时也没能阐明意思,既耽误了时间精力,又影响了与会干部的思想重视度,开来讲去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制造了麻烦。
所以,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精简会议是必须整治的内容。要想开有用的会,就必须严格开会的层次和标准,严格监督会议召集规模、召集程序,不随意扩大参会圈子和人数,不搞“拉郎配”。而且,要提升领导干部的讲话素养,只说有用的话、不讲“正确的废话”,在规格形式上压减、在开会时间上压缩,让广大干部养成少开会、多实干的习惯,真正把时间精力用在务实行动上,不断提高主职工作的质效,扫除“胡开乱会”这块影响工作质效的“绊脚石”。(文/萧秋林 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行政审批局)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