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词曲家姜延辉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医疗保健
    • 新渔故事
首页 > 社科 >

人到中年,练好“磨功”

2023-02-25 | 来源:儒经网
小字号

小时候,很多人凡事都不性急,比如帮家里做家务,或自己做课外作业等,总是不紧不慢,甚至磨磨蹭蹭。

这时,大人就会嫌弃速度慢, 进行批评教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磨洋工!”

这里的“磨”字,含有偷懒之意,无疑是偏贬义的。

然而人到中年,就人生来说,“磨”字在一定程度上却变成了一种褒义。

因为中年人压力重重,必须要有“磨劲”,练好“磨功”,才能扛起生活重任,走向成熟和成功。

《礼记》有言:“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要经过精心打磨雕琢,才可以成为有用的器物。

人生亦是如此,唯有在岁月中不断打磨自己,耐得起寂寞,扛得起责任,肩负起使命,才会彰显出价值。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这个“笨”,就是不断打磨。

钱钟书就是这样一个“笨人”。

说起他的满腹经纶,人们往往归功于他的天分高,记忆力强。其实,他博大精深的学问,更多来自后天手不释卷的苦功。

钱钟书大学同窗许振德这样描述:在校时,以一周读中文经典,一周阅欧美名著,交互行之,四年如一日。

每赴图书馆借书还书,必怀抱五六巨册,且奔且驰。且阅毕一册,必作札记......

代表钱钟书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他进入清华后,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

他的治学心得是:“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人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有什么开挂、中****、撞了大运之说,只不过都是厚积薄发罢了。

毕淑敏曾说过:“任何一颗心灵的成熟,都必须经过寂寞和孤独的洗礼。”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世上也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

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煎熬,度过一段不为人知的晦暗时光。

真正的聪明人,他不会抱怨,也不会诉苦,而是选择磨练自己的心智,逐渐走向强大。

钱钟书的夫人是著名作家杨绛,他们可谓比翼双飞,她的出彩,一样靠的是“磨功”。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杨绛先生曾经受尽欺压。

人生起起落落,但她却始终坚强面对,在黑暗中散发着光芒。

被剪“阴阳头”,她用女儿的旧发,自编一顶假发,像往常一般生活。

被派去打扫污秽的厕所,她并不为此羞耻,反而将厕所打扫得一尘不染,闲时还在马桶看书,自得其乐。

正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她着手翻译《堂吉诃德》,留下传世的译本。

日渐强大的心智,让杨绛先生变得淡定与动容,治愈了自己,也成就了自己。

人到中年,事业尚未成功,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但不能屈服现实。

只要经得住“磨”, 等待机会,熬过去了,就能扭转命运,实现人生理想。

即便事业有成的人,也还依然需要“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让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永不停滞。

听过一句话:“时代抛弃你,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进入新的时代,瞬息万变,更迭换代,生活中处处充满了不确定性。

只有那些不断打磨自己,持续精进的人,才不用担心被时代淘汰。

有实力,才有底气。打磨实力必须静下心来,在自己的领域默默深耕。

曾经,《明朝那些事儿》一书爆火,让作者当时明月名声大噪。

读者们都惊叹他深厚的史学功底,能够信手拈来引经据典。

然而,少有人知道,他积累了十几年,才换来了行云流水般的厚积薄发。

上中学前,他就把《上下五千年》认真读了12遍。

长大后,更是喜爱读史,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书籍。

直到对明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开始研究《明通鉴》《明实录》等相关史料。

他看了6000多万字的史料,花了12年的时间收集资料,用8年的时间写书。

如此经年累月的打磨,才能以一人之力,完成对明代史进行白话叙述的奇迹。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荀子亦云:“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宝玉,经得起磨;文学,经得起磨;人生,也应经得起磨。

俗话说得好:“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

人生,是一场球赛。人到中年,半场过去,时间宝贵。

从现在开始改变,从此刻开始积累,让我们修炼“磨功”,打磨自己,沉淀自己,在下半场精彩。(怀化市网信办 吴展团)
 

(责编:李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如何教育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 创新社区治理 嵌入式服务让城市更有温度
  • 真武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 三“力”齐发,让主题教育落到实处
  • 积极应对脑机接口人文风险
  • 文化与影响力:一个难以忽视的组合
  • 调查研究要做到三个“坚持”
  • 主题教育要注重三个“坚持”
  • 压力传导不应该沦为“层层加码”
  • 提高专业素养,创造美好未来
热门排行
  • 1让陪伴式的“第二种医生” 走入“寻常家”
  • 2铁路大复工,做复工企业的榜样力量
  • 3人民网:积极有为与灵活适度 共助经济平稳
  • 4张吉怀高铁为乡村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 5换届工作要做好“后半篇文章”
  • 6万众合力才是防疫的一剂良方
  • 7非法聚集增加香港疫情风险,必须依法严惩
  • 8让廖俊波的“实干”精神在新时代闪光
  • 9禁标“零添加”是对食品安全的一种“守护”
  • 10杜绝“带病提拔”,换届气正风清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huangchenhao@sccsbbs.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3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