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踔厉奋发、团结奋斗,竭尽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能够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保障,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领导人的重要指示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对社会有用的人;阐释了如何培养新时代青少年,使他们成为红色基因的坚定信仰者、传承者、实践者、发扬者。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需要教育现代化的强有力支撑,我们教师一定要潜心教书、静心育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高度重视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是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2.9万所,在校生2.9亿人,各级教育普及水平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教育公平更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全面改薄”改善了832个脱贫县办学条件,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覆盖各个学段,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700万农村学生;“特岗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学校补充103万名教师……这一切都在不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孩子们接受更平等的教育,为全面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强国贡献教育力量。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国各地有关部门当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下更大功夫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让更优质、更公平的教育惠及广大青少年,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同时,应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当更加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满足不同学生成长需要,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孕育更多堪当重任的大国工匠。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标志,要鼓励高校在争创一流的同时,找准自身定位办出特色,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优势学科等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是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更高质量、更公平的教育,将使每一个学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广大青年学子应听党话、跟党走,将自身理想与奋斗融入党和国家建设事业之中,广大教师应为人师表,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人才保障。
(四川省安居中学 罗绪贵)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