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四川主动适应城镇化推进阶段特征和城市基层治理形势任务变化,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和基层调研,引领基层治理,着力深化系统建设、整体建设,持续巩固改革创新工作成果,不断推动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3月19日《四川组工网》)
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传家宝,是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掌握民情民意、提高施政能力的重要抓手。然而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把调研当作“作秀场”“花样场”,表演人民情怀、实干作风,导致调查研究形式大于内容、过程大于结果,不仅脱离了实际,更脱离了群众,可谓是本末倒置。要想真正摸透基层实情,让调研取得实效,还需多“走心”莫“走形”。
走“为民之心”,破“走马观花”之形。“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时代的推动者,基层问题在哪里,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坚决破除“走马观花”的调研歪风,树牢为民情怀,端正思想观念,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到一线,向群众取经,多听群众“土话”、多看群众“脸色”、多问群众“点子”,精准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症结”,找到政策效能发挥的“短板”,扎实摸清基层的“弯弯坎坎”,在一步一脚印的丈量中、在手拉手的交谈中收集社情民意,明晰为民服务的方向,夯紧夯实基层调研工作的基础。
走“求真之心”,破“粗枝大叶”之形。部分党员干部在调研中常常“粗枝大叶”,在调查完成后未经深入研究就草草交出一份报告,“病根病灶”既未“号准”,“药剂药方”也未“开对”,导致调研过后基层的“病症顽疾”依然存在。作为党员干部,要有“求真之心”,坚持“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态度,采取“听”“看”“问”“查”等调研方式,扑下身子见真事、听真话,摸透民情、掌握实情,探索更多更好的基层工作经验与办法,紧紧抓住问题的“牛鼻子”,在深思熟虑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路子,为后续政策的出台当好“参谋”、做好“智囊”,让调研取得实际成效。
走“务实之心”,破“有头无尾”之形。慎始如终,则无败事。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要为党和政府后续决策部署的出台“铺好路”“搭好台”。基层调研要注重结果导向,避免陷入“有头无尾”的“陷阱”“泥潭”,着力写好“后半篇文章”。要依托调研来的“一手资料”和“诊断证明”,认真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经验做法、鞭辟入里直指问题、追根溯源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妙剂”,在掌握真实、全面情况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的依据,形成能够整改问题、值得推广、促进发展的好政策,从而实实在在地发挥调研的作用。(江油市体育中心管理处 冯卫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