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隔几天就犯,该看中医还是西医,去哪家医院好”“父母三天两头就要去医院,我和老公在外地有心无力”……近年来,现实需求催生出陪人看病、替人取药、帮人问诊的陪诊师职业。一方掏钱买服务,一方收钱来帮忙,本是两全其美的事,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陪诊行业存在难以获取信任、资质监管欠缺、陪诊师与患者之间边界难以把握等问题。(3月27日《工人日报》)
“职业陪诊师”的出现,无疑为解决患者的就医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职业陪诊师”对医院的就诊布局相当熟悉,既能帮助患者节省就医时间,又能帮助患者规避就医麻烦,从而提升问诊效率。另一方面,“职业陪诊师”也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医院的医疗秩序,提升了医院医疗资源效能的发挥。可以说,“职业陪诊师”的出现,是一种好现象。
但由于“职业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目前还没有被纳入人社部发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而且,行业标准、专业规范、收费标准等也没有一个统一要求,因而事实上,“职业陪诊师”还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不是上岗的成本低、门槛低,就是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差,有的甚至还充当“黄牛”坑骗患者。加之,“职业陪诊师”在陪诊过程中也会遇到病患突发意外,发生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时双方责任如何界定等问题,这也会引发纠纷和矛盾。这说明,“职业陪诊师”还游离于“规范之外”。
因此,笔者以为,要让“职业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行稳致远,还需给其配一把“规范钥匙”。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为“职业陪诊师”完善行业规范和标准,包括设置准入门槛、持证上岗、规范收费标准、建立备案登记制度等,让其有“规”可循,有“标”可依,对“标”服务。切忌各人各“规”,各人各“标”,无序发展。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尽早把“职业陪诊师”纳入到新职业分类当中来,并按照相关的行业要求予以规范指导和严格管理,促使其在规范中有序、健康、良性地发展。
此外,“职业陪诊师”还需加强自身医疗知识的提升,比如:在提供陪诊服务的过程中,如果陪诊师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就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引导和帮助患者“精准诊疗”,避免因“无头苍蝇式”的盲目就诊服务,而导致延误就医就诊,致使陪诊服务的质量“大打折扣”。
笔者相信,只要通过完善行业规范,纳入新职业分类,再辅以医疗知识的提升,“职业陪诊师”就一定能在规范中行稳致远。如此,“职业陪诊师”才能既满足更多患者陪诊就医的需求,又能带动这一新兴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一种“双赢”的诊疗服务新职业。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