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当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在全党上下如火如荼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为群众办实事就要有“为官避事平生耻”的责任和担当。古往今来,需要担当的任务往往是急难险重的任务,需要直面的问题往往是艰巨复杂的问题,因此为民担当、为民解难要有大气魄、大勇气,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民担当,就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着力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努力把一个个民生难点变成民生亮点。
为群众办实事就要有“人识脸色草随风”的清醒和觉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为群众办实事的政策是否正确、措施是否妥当、成效是否明显,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可以说,群众的“脸色”就是一张“晴雨表”,是认可还是反对,是拥戴还是厌恶,是热情还是冷漠,既反映我们工作做得如何,也告诉我们工作该怎么做。因此,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门问策、问需于民,多看看群众的“脸色”,多看看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态度。同时要拜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畅通察民情、通民意的渠道,摸清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做到实事项目向群众征集,办理过程向群众公开,办理结果接受群众检验,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群众愿望和利益。
为群众办实事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坚定和自信。政贵有恒,治须有常。谁都希望能干一番事业、创一番业绩,但干事创业不可能一日见效、立竿见影,要想做出实绩,必须进行长期努力。为群众办实事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值得注意的是,“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又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具体来说,要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聚焦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实施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
周村镇人民政府 罗含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