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一块八,茄子一块九,香蕉三块九……”这两天在朝阳区和平里北街柳芳公交场站外的一辆“公交车”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的关注,虽说是公交但却并不载客,却是在售卖新鲜的水果、蔬菜,价格还很实惠。(新京报,4月6日)
新奇便民的“公交便民驿栈”,其实就是把报废的大巴改装成公交蔬果车:车厢一侧打开,作为主要出售蔬菜生鲜的窗口。报废“公交车”摇身“菜市场”的做法,引发了社会各界包括舆论的一致好评,“公交便民驿栈”,人民幸福增点。
小小菜市场,承载大民生。“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看似很平常,却事关家家户户一日三餐,事关人民群众直接的幸福指数,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公交便民驿栈”将移动“菜市场”,设置在社区旁边,通过“踏实的、有温度的、人性化”的举措,主动解决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政府职能部门,主动作为,让一辆辆公交蔬果车,呈现在普通老百姓的眼前,从而让公众对民生服务保障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到”。
“公交便民驿栈”,惠民生增福祉。大都市,人口众多,场地价高,民生服务容易形成短板。北京公交与相关企业合作,利用“退役”公交车改造,以移动便民车为主,在确保场站运营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利用场站边角空间开发类似的公交便民服务驿栈。3年内将建设至少300个,覆盖北京五环内各个城区,进一步方便市民的生活。北京公交主动作为,以公交场站为支撑,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公交便民驿栈”,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形成合力,坚决打通了从田间到市场过程中存在的“堵点”与“痛点”。“公交便民驿栈”优势还在于公交蔬果车这个惠民生项目,具有公益属性。公交便民驿栈有着相当的优势。比如相比于传统的店铺,驿栈的租金压力较小,这会直接体现在商品的价格里。而且,服务时间也并不“缺斤短两”——从早7点到晚10点,基本照顾到了“早出晚归”消费者的需求。
“公交便民驿栈”,还可以起到带动就业的效果。据介绍,驿栈将引入智慧物流、大数据和新零售推动社区便民服务业转型升级,通过产业链带动将新增3000个生活服务业就业岗位。一个个小小的驿栈,也能凝聚相当的技术含量,发挥可观的撬动作用。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其实,人们在生活中多少都有一些痛点难点,关键是如何发现这些地方,进而盘活资源、创新服务,去填补民生服务的短板,而不是像某地为创建文明城市,对当地人民群众充满喜庆的春联一撕了之,简单的“一刀切”其实折射的是懒政。在这方面,公交便民驿栈是一个很好地启示,我们也期待有更多后来者居上,不断为居民生活增添便利,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朱玉华 四川省江油中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