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赛,现场座无虚席,直播间上千万人观看,由贵州省台盘村“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发展而来的赛事,因火热的现场氛围和“接地气”的办赛风格,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村BA”,吸引一大波粉丝,成为舆论焦点。“村BA”的破圈走红,生动诠释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要从“村BA”火热出圈中解锁乡村振兴的“密码”。
把握乡村振兴“文化密码”,坚定“主心骨”。
乡村文化“接地气”才会“有朝气”,每个地区都能打造属于自己的“村BA”,从而让乡村文化尽快振兴起来、自信起来。在谋划乡村文化建设时切忌生搬硬套,搞拿来主义,要充分调研本土特色,挖掘民俗风情,坚定“主心骨”,唱响“主旋律”,将“乡土气息”与“现代元素”充分融合,确保乡村文化“形神兼备”。要保存好、传承好当地的文化基因,让优秀的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发展乡村文化,立足当下、守正创新,让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充分涌动。
把握乡村振兴“流量密码”,用好“主阵地”。
在“村BA”爆火的路上,互联网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的助力功不可没。酒香也怕巷子深,这场来自乡村的盛会被越来越多的个体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在网络空间,走入媒介世界、走入大众视野。一项“村BA”能够引得那么多人如痴如狂,甚至离城返乡,就是因为这项赛事以高水平的举办方式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抓住了无数留恋乡土的灵魂。乡土烟火气中蕴含着最本真的文明基因和精神品格,一旦借助了现代科技的要素,搭乘上互联网的东风,乡村文化一样可以大火。挖掘地方资源特色,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用好“主阵地”,乡村振兴才能更有底气。
把握乡村振兴“人才密码”,培养“主力军”。
农村要“活”,“人”是第一要素,只有把人才聚起来,乡村振兴的事业才能旺起来。掌握乡村振兴的“人才密码”,就是要把人才聚起来,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聚焦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激励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补贴和配套条件建设等举措,实实在在缩小与在城就业的收入差距,完善生活保障服务,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基层、扎根农村,培育一批“懂农村、爱农业、善经营”的新型农业人才,建强乡村振兴“主力军”。
(遂宁市船山区观音湖管委会 骆廷)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