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其深深熔铸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拥有着物质层面难以匹敌的精神力量。而旅游作为一种载体,能够对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极大程度的推进文旅资源融合的历史进程。
早在2009年时就公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而后到2018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515战略”、“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战略等极大地推动了文旅融合实践发展,业已从行业自行的摸索转变到国家战略的推动。在顶层设计的同时更需要基层的创造,为在基层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寻得突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是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对满足游客需求的不同功能进行有机整合。把旅游需求朝着个性化、定制化的方向发展,对于研究游客细分需求方面下足功夫,做好项目支撑,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资源,打造文化赋能旅游精品线路,用文化为旅游全方面铸魂。支持打造地方特色菜肴佳饮、建设有当地民风特色的民宿酒店、举办精品文娱演出活动、销售文化旅游商品,营造起一个具有温度的和谐的美丽的城市文化氛围,提升游客对地方城市、乡村的好感度和忠诚度,增强城市文化实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的旅游收入以反哺城市的发展建设。
二是以特色文化的代表性为旅游铸魂赋能。深入对遂宁市吉祥祈福的寺庙文化、宋瓷文化、诗酒文化、盐井文化的探究,利用多媒体平台的线上线下协同推广,展览展出,全方位深挖和展示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研究对文化内容的产业转化,将文物、非遗等属于遂宁市的特色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过程和产品中,用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提升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进而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各地的特色文化各有千秋,但就整个发展框架而言都是大同小异的,因地制宜,因时施策才能遍地开花,百花齐放。
三是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文化旅游发展需要兼容并蓄,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创新创造空间。除了开展“文化+旅游”的主流融合模式,还要拓展“文旅+科技”“旅游+康养”“旅游+农业”等融合路径,推动发展乡村民宿,引入文商旅多样综合体、室内置景商业体,加快候鸟老人栖息地建设等,遂宁市是全国十大文明城市之一,具有优渥的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养老育小”有着独特的优势。加强对互联网平台优势的利用,以其速度快、范围广、高实效的特点,在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病毒式”营推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流量,增强曝光。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形成一个体系、塑造地区文化形象铭牌,再上新台阶。
在文旅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提升社区居民文化保护意识,使得居民有一种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加文化自信。此外,不能忽视对于贫困地区的乡村文旅建设,开展文化扶贫活动,做好定点扶贫村工作。推进乡镇和村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由普及到深入,经过通俗易懂,潜移默化的方式让村民提高对文化的感知。对于革命老区或者有名人故里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建设,做一套适宜的规划方案,打造景区,加强宣传,让文化旅游更好的融入其中,助力脱贫奔小康。文化自信来源于文化自觉,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才会有民族的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就需要地区文化贡献一份份力量,打造一块块铭牌,不限于只是听说,更在于认识了解,就算走出国门,也能对外国友人滔滔不绝,乐在其中。在这个信息快速交替的时代,文化和旅游相互依存、共生互融、互动共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船山国资:张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