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才能更接地气。”深入基层,系着党心与民心。群众还需要什么,我们还能做什么,应始终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解真难、纾长困。作为青年人,应该投身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发挥自己的热能,造福一方土地,方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在基层实现自我需要不畏艰难的精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的过程总会出现各种难题,遇到各种阻碍,如果产生畏难情绪,就会导致事情进展停滞不前,甚至前功尽弃。观古论今,人类每一次伟大事业的成功都是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实现的:一代名医李时珍在科技发展极其落后的年代以身尝百草试百毒方为后人留下《本草纲目》医学著作;中国共产党用血肉身躯与敌人的先进武器对抗,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解放胜利;如今“神舟”“长征”等成功“飞天”,是一批批航天人经历无数次失败,冲破无数技术壁垒后的成果......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不畏艰难精神才能支撑我们在基层踏实干下去,实现自我价值。
在基层实现自我需要工作上的创新。创新永远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驱动力。没有创新,工作如同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事情进展缓慢,面对问题也容易陷入僵局,束手无策;而如果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仅解决困难的方法变得多样,还会催生出更多新事物、新道路,让我们开展工作如虎添翼。值得注意的是,能够实现创新的前提是努力提升工作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是基础,是前提,是善于创新的必备条件。我们唯有不断地学习,向书本、向他人学习好方法、好思路,不断充实头脑,提升能力,才能进一步实现创新。将创新运用于工作之中,才能让基层建设的步伐迈的更快,我们的自我价值也会发挥的更淋漓尽致。
在基层实现自我需要响应国家号召。国家的每一次的政策制定都是从长远、全局出发的科学决策,个人以及地方的发展都是要根据国家大的方针作为指南,才能确保不走“冤枉路”,不“迷路”。什么是响应国家号召,是鲁迅先生面对国之灾难的弃医从文;是华罗庚教授毅然归国并号召全体留美学生的那封信;是黄文秀投身基层助力脱贫攻坚的那份激情......他们在回应国家的召唤中找到了自身的定位,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诚如有句网络流行语所说:“站在时代的风口猪都会飞。”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跟随时代的浪潮,去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做国家最需要的事,才能让工作更顺利的开展,在基层发展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如今我国的社会发展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脱贫攻坚战也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但我们还有一段遥远、艰难的路要走,很多依然相对落后的地区急需要不畏艰难、善于创新、积极响应号召的人才,我们青年人作为发展的主要力量,要去到那些需要我们的地方,如燎原星火,照亮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文/李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