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强则农村强。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作为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产业振兴摆在首要位置。实践证明:只有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才能构建起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实现路径,才能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提高农民收入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要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时,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既要避免市场失灵导致资源错配、造成资源浪费,也要防止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而导致的市场失灵。政府要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同时,要发挥好金融支农作用,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此外,还要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而产业发展活力是产业振兴的关键。没有产业活力,乡村振兴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没有产业活力,乡村振兴就失去了动力和支撑。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需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围绕“优粮优产、优粮优加”,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网络体系。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三、健全乡村产业体系。要从健全乡村产业体系上下功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支持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鼓励建设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二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抓好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和一体化运营,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积极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
定州市大鹿庄乡人民政府 和若愚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