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让群众满意,正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终极目标。
一座现代化城市的美好愿景,有高耸入云的楼群,有绿树成荫的花园,更有居于其间人们的笑颜。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如鲲鹏之两翼、流马之双轮,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文明城市不仅仅是精神文明城市,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都突出、能够起到示范作用的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系统工程。做好新时代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必须坚持全局发展观,把文明城市创建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构建大文明格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城市人民建,城市工作好不好,要由市民说了算。文明创建最大的特征就是群众性,最大的原动力就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共建共享。必须发挥协同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部门与部门、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激发参与共建共治的积极性。要发挥文明委成员单位和各部门作用,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参与创建,坚持一级抓一级,压实各级责任,包干到人,落实到户;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推动全域创建、全城创建、全员创建,实现大纵深全参与广覆盖。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体现城市的温度,对于细节的执着,是城市管理者应有的“绣花”之功。为解决2000万人口大城市的“如厕难题”,广东广州历时三年,改造了4133座公厕;在北京西城区,“公共文明引导员”和“西城大妈”们,成为网友热议的热心肠、解决一切问题的“神存在”;在河北廊坊,“星期六文明行动”是很多市民度过周末的首选;在安徽宣城,293个“联点共建”单位连续14年走进社区街道,解决各类群众反映问题37013个;在天津西青区,“学雷锋志愿服务V站”里,洋溢着志愿者温暖的笑脸。
文明是一种自觉,其动力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说到底还是要看百姓支持不支持、参与不参与、满意不满意。很多城市非常注重充分调动市民的主动性,文明城市创建迸发出活力和创造力。(大鹿庄乡人民政府 王玥)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