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处理好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之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各族儿女万众一心,啃下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中,各族人民守望相助、众志成城,最终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抗洪抢险救灾的进程中,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捐款赠物,让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书写在祖国大地。无数实践证明,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之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依靠民族团结走到现在,也将依靠民族团结走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基。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复杂交织,我们面临着党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国际国内形势严峻考验,而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二十大报告为我们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唯有将全国各族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才能让中华民族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各种风高浪急甚至艰难险阻,推动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
凝心聚力再出发,同心共筑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只要我们始终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族儿女的大团结,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砥砺前行,就一定能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的团结力量。(河北省定州市叮咛店镇人民政府 王一婷)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