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网报道的《用科技赋能乡村振90后农学博士“一生的课题”》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博士生陈刘平立志学农、扎根做农。他高考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较为“冷门”的农业院校,再大学毕业之后,陈刘平放弃高薪工作,继续从事小麦、红薯育种研究,用青春热血诠释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战场上的担当。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显得尤为重要,乡村振兴为科学技术提供了广阔发展平台,科学技术又对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提供有效支撑。坚持用科技赋能,用技术提质,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成功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因此,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将其与科技创新发展相结合,通过科技的大力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积极的价值,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
一是充实人才储备,壮大科技队伍。乡村要振兴、科技必振兴、科技要振兴、人才来带动。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先决条件,没有科学技术人才,何谈科技飞速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科技队伍建设不容忽视。一方面,各类科技协会和高校等要提高站位,在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中培养出综合能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热爱乡村振兴工作的科技人才队伍;地方要坚持内培外引,着力打造一批科技专家和高素质农民,培养一批爱科技、用科技的土专家、农博士,以现代农业科技带动乡村振兴。另一方面,要完善科技创新机制,要建立健全各项科技创新奖励机制,鼓励支持更多的科技人才进行创新发展,提高科技创新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优秀科技理论进行产业孵化,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配套科普资源。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发展,科技兴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助力器和动力源。要依托科技创新发展高质量农业、智慧农业,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升级来达到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强大的带货能力,通过云技术、快手等新媒体打造农产品销售新模式,打通农产品到城市的道路,缩短生产地到市场的距离,在降低销售成本的同时让农民获利。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推动科普设施建设落地见效,加快建设农村科普服务项目,让科技下乡,强化农民数字素养,打通科普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科学知识惠及农村。
三是开展科技下乡,助力文明建设。科技创新不应只停留在助力农民经济发展,更要改善农民精神生活,真正把农民所需要的科技知识送到身边。一方面,要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这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将科技等方面的惠民政策送到农民“家门口”,例如编写《农产品生产技术手册》等,真正把农民需要的科技知识送到身边。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让科技用实际行动引领农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宣传,不断提高农民对科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激发广大农民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学习科学,助力农村生活新风尚。
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环,而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有着无法替代的推动作用。让科技扎根泥土,让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使农民感受到科技红利,为农村富裕,农民富足跑出加速度。(河北省定州市周村镇人民政府 李莹)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