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原画师林佑江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接活儿”了。他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平时接一些游戏公司的原画外包单子,“一个月能有两万元左右的收入”,但在今年二月以后,游戏公司开始使用AI(即人工智能)绘画,他突然没活儿了。
26岁的原画师刘子昂也因此失去了工作,现在他所在的圈子,每天都充斥着被AI替代的焦虑,“尤其是新人,大家都不知道要不要入行了。”
根据记者采访和相关媒体报道,随着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发展,除了原画师行业,包括广告、翻译甚至写作等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对于行业内的人来说,AI带给他们的冲击,除了失去工作外,他们也会考虑,人的价值在哪?
同时AI技术的使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版权的争端。“现在人工智能可以去记录、可以去模仿、可以去学习人类的视觉思维和语言体系,但这些视觉思维和语言体系的创新还是需要人类去做,这也是人独有的价值。”相关专家表示。
因AI失业的人
一个月前,刘子昂被公司裁员,距离他第一次使用AI绘画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今年3月,AI能够生成精美图像的消息在绘画相关的圈子里蔓延开来。刘子昂试着输入几个关键字,“少女,蓝天”,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软件生成了一幅画——一个漂亮的姑娘戴着草帽站在烈日下。刘子昂“被唬住了”,他用“精美”来形容这张图。“当时圈子里都只是震惊技术发展的这么快,也想过会影响到我们行业,但没想到这么快。”
很快,刘子昂所在的“小型游戏公司”要求所有的原画师使用AI绘图软件。刘子昂和团队里的几个原画师摸索了一段时间,发现AI可以根据原画师提供的关键词,生成一些图像。“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一些之前没有涉猎过的领域,给我们提供一些灵感。”另一方面,AI可以帮忙细化一些细节,比如游戏人物鞋子的款式、携带装备上的花纹。最初刘子昂还觉得高兴,“提升了20%左右的效率”。
但到了4月,公司就以“互相不合适”为由,将刘子昂辞退。离职后,他听说公司又接连辞退了几个原画师,招进了一个专门使用AI的员工。刘子昂看过现在公司用AI生成的人物,“更多是拼贴,没有创作。”
他看到网上媒体的报道都在说“AI取代了原画师”,各种原画师的群里充斥着“焦虑”两个字,“会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怎么办,自己喜欢的东西好像突然变得一文不值了。”
林佑江也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接到过单子了。他在2021年辞职做自由职业,主要接一些游戏原画的活儿,“好的话每个月可以固定有2万左右的收入”。林佑江对这份收入很满意。
今年2月,有客户直接发来AI生成的图片让林佑江修图。林佑江不愿意。一方面,他不愿意做修图的工作,“自己创作和给别人修图肯定还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原本画一张图的价格是8000-10000元,对方给的修一张图的价格为2000元,“他们觉得图像已经生成了,我只需简单地修一修,将价格压得很低。”但林佑江觉得自己的工作量应该要达到5000-6000元,拒绝了。
连续几个月接不到活儿,林佑江试着去找工作。发现不少公司要求他们具备使用AI软件的技能,面试变得更加困难,一位人力资源专员告诉林佑江,现在原画师相关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有上百人面试。“有一些公司因为还在观望未来AI绘画的发展方向,暂时停止招聘新的员工。”
林佑江形容AI就像是竹子一样,一夜之间,突然钻出来,没有给人反应的时间。“学习画画十多年,我突然之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了。”
AI绘画在一夜之间颠覆了行业?
林佑江在2016年前后就听说过AI绘画,“之前它的迭代速度非常慢,大家像在听远方的小作坊的笑话一样,没有人把它当回事。但没想到,AI绘画在一夜之间颠覆了行业。”
在文化传播公司工作的Rico回忆,去年三四月,几款AI绘画软件相继诞生,“但当时AI生成的图像还很抽象,涂抹感非常强,人脸糊作一团。”一两个月后,这款AI绘画软件就“没声了”。
今年年初,AI制图软件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在画圈大火,MidjourneyV4版本生成的图片因为绘出的手形状奇怪,被嘲笑“不会画手,无法取代人类。”但是最新版本的Midjourney V5已经克服了画手的问题。
Rico称,他在今年三月使用最新的AI绘图软件后,“每天都在被震惊”。“Stable Diffusion还具备很强的自我学习功能,在软件上,将正确的人手图像粘贴到错误的手上后,再让AI重新绘制一次,很快就可以修正手的问题。”
事实上,AI绘画和AI艺术不是突然长成今天的样子。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有艺术家探索用计算机画画。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覃京燕告诉记者,过去二维、三维的绘图软件中都有用到人工智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简单常用的例子就是美颜修图软件中,磨皮、加滤镜、化妆等功能,其背后都是人工智能在发挥作用。
“人工智能绘画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大家讨论较多的是最近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简称AIGC),即人工智能可以从原本的模仿绘画,变成自主生成新的绘画。”覃京燕介绍,人工智能绘画从被动的模仿,到主动的,自主的去适应,组合形成新的智能,再到现在它已经能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复盘、自我繁荣。
“如果把这个发展过程比作一个语言体系的建立,在过去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做AI绘画语言体系里边的词语、词汇量,然后是语法体系这些方面的积累,我们现在觉得它特别强大,但实际上它整个的发展历程是非常久的。” 覃京燕表示。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