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包装袋、烟头、纸巾、残羹剩饭……这些本该出现在垃圾桶里的东西,却被人随手扔进下水道,一冲了之。时间久了,下水道被堵塞,污水无法排走,也影响到了其他居民。5月8日太原市万柏林区消息,玉园南社区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乱扔垃圾,导致小区的地下车库排水不畅,长期散发臭味。在此,社区也提醒居民,请文明使用下水管道,改掉随手扔垃圾的陋习。(5月9日《太原晚报》)
众所周知,下水道就是排水道,是专门用于排放居民生活污水,或突遇暴雨洪灾时用于紧急排水的通道。因而,保持下水道的畅通无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些居民竟然把“下水道”当成了“垃圾桶”,不是把残羹剩饭、烂菜叶等厨余垃圾直接扔入下水道,就是把烟头、纸巾、零食包装袋等生活垃圾也直接扔于下水道,有的甚至还把建筑垃圾也倒入下水道,致使下水道里的垃圾经过日积月累而造成严重堵塞,不但生活污水不能顺利排走,而且也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一旦遇上暴雨或洪灾,极易造成地面严重积水,污水横流,从而影响居民的出行和安全。可见,把各种垃圾扔于下水道危害多多。
按说,不把垃圾扔于下水道并非一件难以做到的事情,因为在我们的身边,垃圾桶随处可见,居民只要多走几步,就完全可以把各种垃圾扔于垃圾桶里,这既利于环境整洁,又利于垃圾分类。但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部分“懒人”不想多走几步把垃圾扔于垃圾桶里,而是选择把垃圾随手一扔于下水道里,有的人甚至还故意把垃圾扔于下水道里。但殊不知,你的随手一扔,于你自己来说确实是方便、省事了,但于下水道而言,就极易造成堵塞,并污染环境。
其实,下水道也是一面镜子,它也可以照射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和公德心。因此,笔者以为,要防范“下水道”成为“垃圾桶”,还需多方发力。首先,有赖于相关部门的宣传和教育。相关部门不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加大对下水道畅通重要性的宣传,让每一位居民知晓下水道堵塞的严重后果。其次,有赖于执法部门的严惩重处。相关执法部门不妨对乱扔乱丢垃圾于下水道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或“开罚单”,或列入“黑名单”,或督促清理垃圾等方式,倒逼广大居民自觉养成“垃圾不扔下水道”的良好习惯。其三,有赖于居民的文明自律。广大居民应学会文明和自律,从我做起,做到文明扔垃圾,垃圾入桶,从而杜绝把“下水道”当成“垃圾桶”。笔者相信,如此“多管齐下”,就一定能有效防范和遏制“垃圾扔于下水道”这样的不文明行为。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