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5月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上表彰了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295名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代表马小光、王树军、史昆、占绍林和全国技术能手代表魏凤云分别介绍了他们爱岗敬业、技能成才、创新创造、为国奉献的先进事迹。
高技能人才是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的岗位一线上,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作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在我国高技能人才领域,潍柴动力有限公司的机修钳工、特级技师王树军,先后独创4项操作法,打破高端装备国外厂商垄断维修的局面;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采油工、首席技师史昆28年来练就了一摸工具就知道型号规格,一看电流就能判断井下状况,一听声音就能辨别机械故障的绝活儿,矢志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景德镇的手艺人占邵林精心带徒传技,有陶吧能拉胚的地方就有其创新的拉胚五步法。在这些高技能人才身上,体现着践行技能成才,矢志技能报国的胸怀,体现着大国工匠精神的高尚情操,他们内在为青蓝相继的传承者,外化为为党爱国的奋进者,勇于创新的开拓者,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人才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永动力,是连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技能人才政治地位,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推动技能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尽力扭转“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在全社会弘扬了一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当前社会,各方面变革加速前进,但不变的仍是对人才的需求。每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尤其是掌握生产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有了他们的努力与创新,才让各项高精尖科研成果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产品提升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政府重视、支持技能人才,完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为技能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保证技能人才的成长,才能让技能人才不断摸索创新、提炼升华。在一个行业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愿意为之奋斗的社会氛围下,广大青年才会愿意参与到技能大军中,通过传帮带,让一些技能、绝招薪火相传,构建大国工匠传承体系,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刘彩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