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路的一家自助餐厅内,近20种菜品,让人胃口大开。不过,市民刘女士第一次取餐,只选了几样,且每样的量很小。吃完,她第二次取餐,适量添了点主食。吃完,感觉刚刚好,盘子里也没有剩下。相比于定量用餐,吃自助更容易出现“眼大肚小”的情况。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市民逐渐养成了勤拿少取、人走盘空的用餐习惯,宁愿多跑几趟,也不会一次拿太多吃不了,文明用餐渐成风尚。(5月15日《太原晚报》)
眼下,一些酒店、饭店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纷纷推行“自助餐”消费新模式,其目的就是既想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口味”服务,又想以此经营模式做活、做大、做强生意。
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而自助餐浪费则是餐桌浪费的“重灾区”之一。
自助餐浪费之所以成为餐桌浪费的一个“重灾区”,主要是因为一些消费者错误地认为,反正自助餐已经“按人头”收费了,只能在餐厅“管吃饱”,不能打包外带。于是,一些消费者就有一种“不吃白不吃”的想法,亦或产生“要吃回本”的消费心理,甚至有人调侃:饿得扶墙进,撑得扶墙出,才是吃自助餐的理想状态。消费者的这些畸形消费心理,无疑是导致自助餐成了“舌尖浪费”重灾区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笔者观察,虽然大部分自助餐厅的四周墙壁上都张贴有类似“请节约每一粒粮食”“莫浪费,请光盘”等等这样的温馨提示语,提醒消费者在取用食物时要量“吃”而行,避免浪费。但当消费者自取食物时,不少消费者的浪费行为却让自助餐变成了“浪费餐”。这实在令人深感遗憾。
其实,遏制自助餐浪费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消费者养成“勤拿少取”的好习惯。如果每一位消费者在吃自助餐的时候,都能够养成“勤拿少取”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做到“光盘”,避免“自助餐”成为“浪费餐”。
俗话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因此,笔者衷心希望每一位消费者在吃自助餐时,一定要养成“勤拿少取”的好习惯,从我做起,做到节约,从而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倡导“舌尖上的美德”。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