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20场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严庆作了题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演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保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要做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更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
完善各民族党建,提高思想引领。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一项准则。56朵民族之花要靠党建引领,不断完善各地区各民族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各民族党员占比,不断开展党史教育学习,发动各民族参与到统一战线。党员干部带头传递思想教育,树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凝聚各民族力量。党组织做好维持各民族团结的神经中枢,协调好各民族间友好关系,提高各民族思想站位,胸怀大局,各民族拧成一股劲儿,共推祖国阔步向前。
因地制宜,提升治理能力。56朵花,各有各的风采。各民族之间的差异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使用统一的治理方式难免捉襟见肘,要尊重各民族的差异性,因地区因风俗,系统地研究出各民族各地区相匹配的治理方案。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民族一套治理方式。领导集体内部配备本民族人员,融入本民族智慧,使领导班子更接地气,不断提高治理能力。
居安思危,防范重大风险隐患。随着各民族不断流动,各民族不断融合。但各民族差异因素复杂多样,加上一些西方国家不法分子从中恶意挑拨,各民族斗争仍然尖锐。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定不移贯彻国家安全观,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不断开展民族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排除内外风险隐患,谨防“亡羊补牢”事件发生。维系好各民族长远利益,使56朵民族之花成为一束团结之花。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理念,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董乔楠)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