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烟无香型蚊香、杀虫气雾剂、电热蚊香片、蚊香液、驱蚊花露水、灭蚊灯……昨天,记者走访市区几大商超发现,驱蚊产品应有尽有,不少商家都把相关产品摆在了显眼位置,并设置了销售专区。那么,标注“微毒”的驱蚊产品对人体有害吗?“纯天然”的驱蚊产品又是否靠谱呢?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5月17日《江海晚报》)
眼下,随着气温回升,招人烦的蚊子开启“发红包”模式,如何安全驱蚊成为不少市民的烦恼。于是,无论是线下商超里,还是线上电商平台上,各种驱蚊产品便应运而生,驱蚊花露水、驱蚊液、驱蚊手环、驱蚊贴等新式驱蚊产品,应有尽有,吸引着广大消费者纷纷选购。
但这些驱蚊产品真的安全可靠吗?据专业人士介绍,不少驱蚊产品打着植物、草本等天然成分宣传,尤其是一些进口产品连中文标签都没有。这些产品若没有进行相应登记,往往没有经过毒理试验、药效试验等,存在着安全风险和驱蚊效果不确定性。这说明,驱蚊产品不能“随便买”。
因此,笔者以为,消费者选购“驱蚊产品”莫忘“安全至上”。一方面,消费者在选购驱蚊产品时,要挑选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且注意查看标签上是否标注农药登记证号,如果标注农药登记证号,这说明产品已经过实验室药效试验认证和安全测评,产品效果和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另一方面,消费者在选择进口防蚊驱蚊产品时,还须查看产品是否附具中文标签、说明书,且标签上不得标注“适用于儿童、孕妇、过敏者”等特殊人群的文字、符号、图形等。如此,才能购买到安全可靠的“驱蚊产品”。
当然,驱蚊产品是否有安全保障,还需权威部门“严把关”。一方面,监管要“严督查”。监管部门既要查看“三证”(农药登记证、产品质量标准号、农药生产许可证)是否齐全,又要督促厂家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标准生产驱蚊产品,切忌各厂各“标”,无序生产。另一方面,监管要“严处罚”。一旦发现“三无”驱蚊产品,监管部门就应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妨通过没收产品、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严禁止等处罚手段,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禁业代价”,倒逼其确保驱蚊产品的安全。
此外,相关权威部门还需加强对消费者选购驱蚊产品相关知识的科普,比如:选购驱蚊产品时不能只关注驱蚊的效果、味道、价格等,还应关注“农药准字”等,从而帮助消费者识别驱蚊产品的真假伪劣,避免购买到无安全保障的驱蚊产品。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