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文学”近日在90后、00后当中盛行起来。这样一个可悲的知识分子,恰好击中了百年后许多人的痛处,面对生活与生存的压力,大家都称自己为“现代版孔乙己”,嚷嚷着要脱掉长衫。
什么是“现代版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唯一穿长衫的人”。现代版孔乙己们,曾经为了穿上这件长衫寒窗苦读,恨不得这长衫再长一些。但实质性又与鲁迅先生笔下“好吃懒做、总是偷”的孔乙己有所不同。“孔乙己文学”,是对当代年轻人曾为之付出过、努力过的否认与误导,并不是每个青年内心都住着一个自甘堕落的孔乙己。现在的“长衫”,不如说是思想的枷锁,是大家下不来的高台,是虚荣又虚无的面子。
思想的“长衫”存在于社会规则里。长辈们眼中的工作,是考研、公务员、事业编、国企、进大厂,在“思想的长衫里”,不能坐在办公室,就是不体面的工作,就是这么多年的书白读了。从大学校园走出来,在一次次碰壁与抵触中渐渐成为孔乙己,既放不下读书人的身段,又触碰不到自己的理想。就像一个怪圈,理想带来的窘迫和现实低头的温饱,是无法平衡的,在我们现存的社会规则里,普通人大多只能选择后者。所以,社会是否应该更包容些,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也不用活在长辈们的口中,我们可以为了“正确”而脱下长衫。
脱掉长衫并不是向下选择。就业环境的恶化,就业岗位的紧缩,导致了学历贬值的现象,而又因为读过的这些书,不甘心被现实抛弃却又无力改变这个世界。毕业生因就业困难,考研压力,只能被迫“向下选择”,为了美化这一行为,“孔乙己文学”开始盛行起来。网络上总能看到一些“985毕业生送外卖”、“清华学子卖猪肉”、“211毕业生在火锅店打工”的热搜词条,评论区热闹起来了,有人开始质疑读书是为了什么,个别无良媒体开始营造读书无用论。在看客眼里,他们脱掉了长衫,但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能因为985毕业,将外卖路线合理规划,所以送得快一些;因为是清华学子,将一家猪肉摊开成了连锁店;因为211的学习经历,让火锅店客流爆满呢?答案是有可能的。要相信,教育绝不是毫无意义的名词,因为读书,他们变得辽阔,才能脱下长衫,将世人口中的“向下选择”转化为优质生存的基本条件。
我们不是孔乙己,我们要比他勤奋得多。读书不是让我们滋生出更多傲慢,而是正确看待每个人的不同,承认自己的普通,接受自己的平凡,请立即停止内耗,允许一切发生!
横山幼儿园 何宜凌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