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布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各地迅速行动,掀起“大学习大调研”的热潮。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紧密联系群众的必需之路。广大年轻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守好“三镜”原则,使好“显微镜”、把好“放大镜”、握好“望远镜”。不搞“参观式”“平面式”“表演式”调研,做到调查研究接地气、察实情、解民忧,确保以高质量调研成果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握好“显微镜”,于“细微处”见真章,着眼群众真正的急难愁盼。致广大而尽精微。小问题不及时处理,终会影响整个大局。党员干部在开展调研工作时,要善于发现细节处的问题,做到简单问题立行立改、复杂问题限期整改、疑难问题专题整改,一个细微的问题都不能放过。既要见森林,又要见树木。要身入心入,深入了解本质和真相,切实解决困扰群众的实在问题。甘当“小锄草工”,祛除阻滞群众生存、生产发展的“杂草”,与群众一起找问题、一起谋实招,引导群众全心想事、尽心谋事、一心干事、用心成事。要对“一手资料”认真研究分析,瞄准问题“靶心”,通过“解剖麻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金点子”,切实解决群众“心头事”。
把好“放大镜”,于“寻常处”出实效,以点及面触及发展的核心问题。未察实情,不予定论;未究深意,不予施策。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干部存在“研而不深”“调而不研”的坏毛病,有的研究少、调查多,分析少、情况多,“蜻蜓点水来”“稀里糊涂走”,提不出什么有价值有对策的建议;还有一些干部对调研工作怀着“交差式”“打卡式”的糊弄调研,直接把研究的功夫用在材料美化上,写出来的调研报告顾好看且不顾实效。作为年轻干部要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深刻细致思考,将观点、思路贯穿于调研课题选择、实地走访、结论分析、报告撰写等过程中,把解决群众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聚焦最大瓶颈、最大短板,紧盯最急迫、最突出、基层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做研究、深调查、提实策,在破解难题、对症下药中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握好“望远镜”,于“现在进行时”展望“将来时”,建立调查研究的长效条线。能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研成果运用的长效性,是否能真正确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基层调研要“有头有尾”,要“久久为功”,避免“浅尝辄止”“发号召、提口号”,不把优秀的调研成果运用到工作当中,只是“心动”却从不重“行动”,这样的“功课”做得再好,也没有实效性意义。年轻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做深、做实、做细调研“后半篇文章”,将调研成效落脚于“为群众办实事”中,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凡事有交代”,始终将群众的呼声“置顶”,把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用耳朵听真、把招式出实,真正把调查研究成效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遂宁市船山区人民法院 王棋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